从《红楼梦》看清代处理突发事件
以第63回贾敬暴死尤氏治丧为例
《红楼梦》中没有名字的尤氏,在公公贾敬突然死亡后,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拿主意、定事体,第一时间亲临现场调查、上报、解决问题。这也是清代地方政府管理者处理突发事件的大概思路:第一时间“领导出面”、请示上级、解决诉求。
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封城、限行、平抑物价等措施,也引发了法学法律界对各地社会治理能力的反思。事实上,我国古代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比如《红楼梦》第63回贾敬暴毙尤氏的处理方法就很有意义。
宁国府的大奶奶、贾珍的继室尤氏,在整部《红楼梦》中是个“锯了嘴的葫芦”,无实权,存在感很弱。她没有名字,只在前面冠以姓氏。论才干,她比不上凤姐;论贤淑,她比李纨逊色。但在凤姐生病、贾珍父子临朝情况下,她处理的贾敬丧事,则“快、准、稳”。
迅速处置
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红楼梦》第63回,因平儿饭后还席。探春、尤氏等人被邀请玩击鼓传花令,“正顽笑不绝,忽见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众人听了,唬了一大跳,忙都说:‘好好的并无疾病,怎么就没了?’家下人说:‘老爷天天修炼,定是功行圆满,升仙去了。’”
东府是哪里?贾府分两支,宁荣二府,最早宁国公和荣国公是同胞兄弟。宁公居长,荣公居次。因此,宁国府高于荣国府,又被称为东府。东府的老爷是谁?在世跑到城外道观修仙的贾敬。第2回,冷子兴说,宁公之后第三代,只剩贾敬袭了官,如今“只爱烧丹炼汞”。
无疾病、好“烧丹炼汞”的贾敬暴毙,事出突然,“贾珍父子并贾琏等皆不在家,一时竟没个着己的男子来”,贾府“老祖宗”贾母又携邢王二夫人入朝为逝世老太妃“按爵守制”去了。这样的突发事件,该如何处置?东府大奶奶尤氏一闻此言,迅速卸了妆,开始忙起来。
听完下人汇报,尤氏立即下令“命人先到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起来,等大爷来家审问”。为什么要将所有道士锁了起来?因为贾敬死得突然,具体因何而死需要调查清楚,但调查贾敬死因,必须保护好“犯罪”现场,所以尤氏下令锁住所有道士。可见,处置及时。
做完这些工作,尤氏带队第一时间赶赴事发现场。她“忙忙坐车带了赖升一干家人媳妇出城。又请太医看视到底系何病。”虽然贾敬宾天事出突然,但是尤氏丝毫不慌乱。她亲临现场查看时,不但带了“赖升一干家人媳妇”,还有条不紊地安排请太医同去“诊视”。
太医诊视完报告称,贾敬“系玄教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众道士慌了说,“原是老爷秘法新制的丹砂吃坏事,小道们也曾劝说‘功行未到且服不得’,不承望老爷于今夜守庚申时悄悄的服了下去,便升仙了。”还说,这是贾敬“虔心得道,已出苦海”。但尤氏不为所动。
医生诊断“吞金服砂,烧胀而殁”,道士慌称“升仙了”,贾敬的死因,尤氏心底已有数,但她没有任何表示,“只命锁着,等贾珍来发放,且命人去飞马报信。”尤氏为何这样做?因为虽事实调查清楚了但追责并非当下最紧要的事,所以她选择立即上报,让贾珍回来处理。
从尤氏所作所为看,古人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首先想到的不是“舆论引导”“公关技巧”,而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第一时间奔赴现场、查明真相。类似案例,历史上不少,如《重庆掌故》一书就记载了一个发生在清代的突发事件以及官员迅速处置的故事。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巴县(今重庆)县令郭志达上任伊始,本城柴家巷富豪刘兆麟家因打死厨工,引发全县佣工集体哄闹。一时街巷堵塞,全城瘫痪。刘兆麟吓坏了,溜出后门,急奔衙门求援。闻听此事,郭志达经过周密研究,速派20余名全副武装的捕快,悄然由刘宅后门而入。趁前门哄闹之际,捕快头领萧二麻子突然由内冲出,大声宣布:“大人已到,正要捉拿为首的流神痞子,不是流神痞子的还不快走!”待众人散去了,郭志达赶到先对厨师家属进行慰问,再劝双方和解,由刘家出银1000两作为抚恤,浩大风波很快平息。
正视问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明真相,并解决问题。这是清代地方官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思路。清政府规定了严格的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比如,地方发生灾情,要逐级上报,迟报或隐匿不报要受严厉惩处。依照清律,突发灾情,州县一级官员逾期一个月未上报,罚优俸六个月;超过一个月者,降一级;超过两个月,官员降两级;逾期三个月以上免职。
及时上报
因地制宜灵活安排
突发事件,事态升级快,考验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检验管理者社会治理能力。《红楼梦》第63回贾敬暴死,尤氏遇事不乱方寸,第一时间查看现场后,及时向族长、家长贾珍上报。同时,她迅速处置现场,见玄真观窄狭停尸困难,立即安排将贾敬尸体运送到了铁槛寺。
尤氏为何这样决策?一方面,宁国府家长贾珍、贾敬长孙贾蓉临朝不在家,主事者唯有她这个宁国府的大奶奶;另一方面,玄真观“窄狭,不能停放”,且贾珍父子“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方能回来,更重要的是“目今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即天气太热,不能等待。
贾敬死于何时,天气炎热?第63回回目说“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后八个字说“贾敬宾天尤氏独自料理丧事”,前八个字说“宝玉过生日”。宝玉生日是何时?由第29回贾母去清虚观打醮、张道士“做遮天大王的圣诞”可知,应当为4月26日。
贾敬宾天与宝玉过生日有何关系?第62回、63回因宝玉、平儿等4人同一天过生日,平儿受了宝玉的作揖、筵席,遂还席请宝玉、尤氏等人在榆荫堂饮酒玩耍。而就在大家以酒为名玩击鼓传花令正高兴时,突然,“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
由此可知,贾敬死于4月底。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中国古人的传统,过生日应为农历生日,即按照现在公历计算,贾敬实际上死于5月中旬左右。因此,“天气炎热,实不得相待”。
公公突然逝世,这种事情通常该由男人出面料理,可现在家里没有长辈和男人,也没有其他人可商量。但尤氏面对这些没有一丝慌乱,她沉着缜密,冷静从容,镇定自若地“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三日后便开丧破孝,一面且做起道场来等贾珍”。
贾敬突然宾天,尤氏不墨守成规,冷静、大胆主持后事的做法,传到家长贾珍耳里,连连获赞。贾珍父子得知贾敬暴死,“星夜驰回,半路中又见贾碥、贾珖二人领家丁飞骑而来”,贾珍询问家中事务料理及二人来意后,赞称不绝,忙说了几声“妥当”,加鞭便走。
但尤氏的“处突”能力不限于此,在料理突发丧事的同时,她事无巨细地安排了大后方宁国府的诸多事项。比如,在荣府中凤姐出不来、李纨要照顾姊妹情况下,将外头之事暂托了几个家中二等管事人,安排贾碥、贾珖接贾母,将她的继母接来在宁府看家等。
《红楼梦》中,尤氏遇到家人突发死亡,及时上报、灵活处理,清代地方官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大体上也是这种思路。如《大清王朝奇案冤案揭秘》一书就记载了这样的故事。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3月,一个自称叫李士诚,到北京通政使司击鼓鸣冤称,1768年4月,他贩鱼到安徽泗州盱眙县,住在徐乾初开的旅店,因和同店客人凃某发生冲突,导致凃某串通徐乾初准备报复。情急之下,李士诚告诉了同乡裴某,裴将其护送入店,并嘱令店中各人不得再欺负他。但他回店不久听同店客人讲,裴某一家七口被县官家人营兵杀死。
李士诚在衙门大堂内说,他闻讯立即赶到恩人裴家门外,听得抢家财什物之声,还因被人发现窥视,他被强行拉回徐家店内意欲灭口。随后,他跳窗逃跑,在古庙、山沟躲逃9天后,被前来寻找他的大哥救助回家。闻此,北京通政使司认为,事关重大,立即上奏朝廷。
朗朗乾坤,县官家人营兵杀死七人,乾隆十分恼火,立即派都察院御史、刑部贤能司员各一员为钦差大臣,火速赶往安徽,会同两江总督彻查。不料,调查发现:盱眙县知县黄景燮家人、兵勇从未杀人劫财;裴某一家,除侄孙裴章于1768年10月病故外,均安然无恙。据裴某家人介绍,裴章曾在盱眙县街头遇见李士诚,口中乱喊有人杀他,因是同乡,曾将其送回客店。但钦差大臣仍命人按照李士诚口供寻找他逃难的地点。两江总督请名医为李士诚诊脉最终发现:他六脉滑大,有痰迷心经之症。原来,这是精神失常者李士诚捏造的假案。
虽然该案系精神病患者李士诚捏造,但清政府处理该案的方式毫不含糊:办事官员遇到突发重大事件,及时上报,高层安排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并迅速解决问题。这是当时社会处理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也大概是尤氏治丧经验的真正由来。
沉着冷静、根据实际情况,拿主意,定事体;保护现场、调查事发经过,第一时间上报。这是《红楼梦》中尤氏面对公公突然死亡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我国古代尤其是清代地方政府管理者,处理突发事件的大致思路,即第一时间“领导出面”、请示上级、解决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