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袭击,让“野味”风险再一次凸显。虽然此次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来源尚未明确,但野生动物滥食所蕴含的高风险再次给人类敲响了警钟。科学研究表明,近些年世界各地出现不少新发传染病,例如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等都与野生动物有关。这些病毒通过食用、接触等途径传播到人体,会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甚至引发大面积的疫病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指出,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关键阶段,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体现了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顺应民心民意的责任担当。决定对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态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意识,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分必要,十分重要。
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是避免野生动物传播疾病风险的根本之策。滥食野生动物无异于打开了病毒传染的大门,不仅为人类健康带来深重隐患,也扰乱了大自然亿万年延续的生态平衡。无数的沉重代价一次次警示人类,以野生动物满足口腹之欲,人类只会自食其果。以法治之剑斩断滥食野生动物的产业链,是当务之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扩大法律调整范围,确立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这是对法律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的修补,是顺应时势和民心之举。
有了良法,还要善治。各地各部门要依据决定和有关法律,制定、调整相关名录和配套规定,细化落实决定的各项要求。要健全执法管理体制,明确执法责任主体,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加大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力度,严格查处违反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对违法经营场所和违法经营者,依法予以取缔或者查封、关闭。广大消费者要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卫生意识,坚决摒弃猎奇、尝鲜的心理,坚决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为禁食野生动物贡献自己的一份责任。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禁食野生动物,受益人不仅是你我,还有人类社会千秋万代。从内心深处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侵扰,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和平共处,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面向未来的现实选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