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社工守护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后方的家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在看到夕阳再晨发布这个志愿者招募后,我立马填写了报名表,希望能为我心目中的英雄们送去一点帮助,为早日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夕阳再晨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李子健说。
李子健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他服务的孩子叫丫丫(化名),丫丫的母亲是北京地区抗疫一线的护士,父亲是负责协调防疫物资的高校后勤工作者。五年级的丫丫课业负担繁重,其父母值守一线,没办法帮助孩子学习。
李子健与丫丫的联系是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开始的。了解到丫丫在数学运算能力上有所欠缺,他利用专业知识,编写了一个随机生成四则运算表达式并能给出求解答案的小程序,可以让丫丫在电脑上不断练习用来计算学习能力。当问到丫丫每天希望一起学习多久的时候,丫丫回答道:“现在爸妈经常不在家,你们愿意陪我多久都行呀,多多益善!”这让李子健感触很深,坚定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决心。
事实上,像丫丫一样父母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家庭还有很多,由于医务人员长期离开家庭,直接导致其家庭“一老一小”缺乏照顾和陪伴。
根据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发布的《关于组织高校青年志愿者开展“与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家庭手拉手专项志愿服务”的工作建议和指引》,北京夕阳再晨公益组织发起“手拉手,共战疫”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关爱计划,探索出“1+2+1”志愿服务模式,即1个医护人员家庭匹配2名志愿者进行“一家一策”的精准服务,针对未成年子女提供内容包括亲情陪伴、课业辅导、经典导读、学习规划、科技探秘和疫情防护教育等服务,针对老年群体提供心灵陪伴、科技助老等服务,并分配1名督导员进行服务督导,用实际行动为广大医护人员守护后方的家。
目前,夕阳再晨“手拉手,共战疫”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家庭关爱项目已经对接北京地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四季青医院、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15所医院,其中医护人员家庭主要需求分布在课业辅导(23%),经典导读(20%),学习规划(18%)和科技探秘(18%)等方面。同时,招募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包括来自疫区湖北以内的5个省的17所高校共计140名志愿者。
来自北京大学的张菲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沈彤、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杜宜迪同学与对接的小朋友通过微信视频聊天方式,聆听小朋友分享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身为一名预备党员,要积极响应号召,更是要肩负防疫责任,更加要履行防疫义务,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黄梦婷说。在志愿者队伍中,很多像她一样的党员志愿者主动冲锋在前,筑起疫情防控的青春防线。
据了解,目前夕阳再晨公益组织第一批服务了30户家庭,按照“一家一策”的服务规划计划开展服务103次,服务时长超过600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