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昌平法院 法官下沉村庄防控疫情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通讯员牟文洁) 近日,北京市昌平法院立案庭法官傅静在下沉村庄参与疫情防控过程中,成功化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让对簿公堂的昔日朋友重归于好,实现防疫、审判两不误。
62岁的李女士是北七家镇某村村民,为了给儿子置办婚礼,向好友梁女士借了5万元,并承诺2019年5月还钱。但至今李女士仍未归还欠款,两人为此闹得很不愉快,梁女士遂将李女士诉至昌平法院。
在梳理手头尚未排庭的案件时,傅静法官发现,起诉书中被告李女士的住址,恰好是自己下沉参与疫情防控的村庄。法官赶紧与李女士联系,确定其就在村里居住后,决定带着案卷与她当面聊一聊。
为了不耽误正常的防控工作,傅静早早来到村里。出于安全考虑,傅静将谈话地点选在了村口的出入登记室。谈话中,傅静发现李女士是有还款意愿的,但以目前的经济状况一次性还款难度较大,于是从多年好友关系入手说和,建议李女士在无法一次性还清的情况下,可以分期支付欠款。在法官的耐心沟通下,李女士提出了初步的还款方案。随后,傅静法官电话联系了原告梁女士,李女士听到示好的“信号”,表示愿意调解。
看到双方对调解方案基本达成一致,法官决定趁热打铁,当天下午组织“云调解”,并指导当事人如何下载使用“北京云法庭”。经过庭前沟通,法官、原告梁女士、被告李女士三方成功线上“会面”,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确定了还款方案细节及支付方式,李女士每月支付梁女士5000余元,分10个月还清,多年好友“隔空”握手言和。
力量下沉到一线,矛盾化解在前端。在参与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昌平法院干警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排查解决纠纷,开展宣传教育、释法答疑,促进家庭、邻里和谐,当好群众的“守门人”、普法的“明白人”和纠纷化解的“热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