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隔离的网络安全工程师:11天造出疫情AI防控系统
有这样几个人,他们因为疫情被居家隔离。但是,他们并没有像普通群众一样蜗居在家,而是在短短的11天里,造出了一套智能系统,为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网络安全工程师。
直到航班落地,阿里巴巴公司的网络安全工程师书芮(化名)才知道同机有武汉籍乘客需要排查……
大年初一这天,书芮的同事南歌(化名)带着妻儿离开湖北襄阳的丈母娘家,连夜返回杭州并被隔离。
湖北荆州人尘埃(化名)按惯例把父亲接到杭州过年,一家人因此被隔离两周。
湖北、疫情、隔离……除了这些相同的关键词,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阿里安全工程师。
被隔离在家时,他们觉得控制疫情最重要的事就是不出门。但随着复工季来临,人群更需要的是安全地流动。
他们决定干一件事:从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出发,试着为疫情防控贡献一点力量。
不期而遇的疫情隔离
1月29日,吉隆坡飞往杭州的D7302航班在萧山机场降落。
书芮从座位上刚起身,就听到广播通知:“所有人不能下飞机。”
他一时有点蒙。
两个月之前,书芮就定好了1月21日去巴厘岛的机票,忙碌了一年的他想带全家人出国过年。
出发的前一天,看到钟南山院士接受采访,确定“新冠病毒确定人传人”的消息后,书芮心里有点慌,但想着只要不去湖北,风险应该没那么大。
于是,书芮按原计划带着家人去了巴厘岛,在忐忑中度过了春节假期。回来时,他带着家人从吉隆坡中转,顺利降落杭州。
接下来就是在机舱里漫长的等待。5个多小时之后,乘客获准走下飞机。这时候书芮才知道,他们的机舱内有16名高危人群需要排查,其中包括武汉籍的乘客。
回到家中,书芮主动向社区申报了情况。在团队的钉钉群里一问,同事尘埃一家早已被隔离近一周。
同样是安全工程师的尘埃,在杭州已经定居10多年。1月20日,他的父亲像往年一样从湖北荆州老家来杭州过年。3天后,浙江省启动了重大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尘埃所在的社区在排查信息后,一家人开始居家隔离。
痛苦经历萌生的创意
尘埃夫妇都是湖北人,很多亲朋仍在湖北。尽管没有人被感染,但相隔千里仍不免挂念。
17年前非典暴发时,书芮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四学生,学校被封闭管理、不能回家的记忆还未走远。当年班上40名同学,如今有半数留在了武汉。
书芮、尘埃两个身处隔离期的人都觉得,自己应该能做点什么。
2月1日,阿里安全天眼工作室负责人铁匠在钉钉工作群发了一条消息:能不能把能力应用到一些公共场景中,用无接触的方式减少感染风险?
这个想法立刻得到团队成员的响应,同处隔离期的南歌,对此更是深有感触。
他是大年初一连夜从襄阳返回杭州的。南歌的妻子是湖北襄阳人,夫妻二人1月20日带着两个孩子回到襄阳陪岳父母过年。他看到疫情形势一天比一天严峻,就坐不住了。
“我跟老婆商量大年三十晚上连夜走,但被岳父母劝住,最后决定大年初一早上坐飞机走。”南歌说,在去机场的路上得知所有航班全部取消,迅速改买了火车票。
火车是公共场所,车上有没有被感染的人,无从知晓。南歌和妻子一路未眠,尽可能地给两个孩子做好防护。经过15个小时的颠簸,他们一家人在第二天凌晨5点到达杭州。
回到家后,南歌发现物业、保安都很尽责,但小区安排众多人力防控疫情,同样有交叉感染的风险,“如有自动化识别工具,意义就很大。”
因疑似感染被送入院
书芮、南歌和尘埃分享了各自经历和对疫情的感知,团队也很快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通过热成像识别等技术,在社区、机场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实现对佩戴口罩和体温的“无接触监测”。
“算法可以无接触完成,但上线到产品中还需要与硬件进行结合才行。”深处杭州的“三个火枪手”中,尘埃最早被解除隔离,能出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硬件设备。
疫情实时发生着变化,复工大潮也可能说来就来,留给团队的时间并不多,必须加快研发进度。
“我们只能以远程电话会的方式讨论很多细节,要综合考虑口罩佩戴、人流密度等因素,方案必须足够轻量化,现实中还要能快速部署。”南歌每天除了吃饭时间,基本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马不停蹄地推进研发。
书芮是团队算法能力的负责人。然而,在隔离的第5天,也就是项目正式开始的第3天,他突然病倒了。
2月4日,书芮开始发烧。“我以前从来不发烧的,只有一次急性胃溃疡的时候才发烧,这时候就真的开始慌了。”
2月6日,120把他送到了杭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这里被隔离了两天,核酸检测做了两次。最终,书芮被确诊为普通感冒,拿着两盒消炎药被送回了家。
回家之后,书芮又接着烧了两天。虽然内心充满了“我可能被感染了”的恐惧,但作为整体算法能力的负责人,他还要全力以赴的工作,“进度不能拖,要让更多人尽快受益。”
“让人群安全地流动”
2月12日,阿里安全技术总经理钱磊对外披露了团队的研究进展。从2月1日开始,被分别隔离的三个人和团队一起,只用了11天的时间,赶在复工季之前打造出了疫情AI防控系统,目前已经在“盒马”门店上线使用。
据了解,这一系统可以快速部署在社区、商场、机场、火车站等人群密集场所,能同时对多人进行精准测量体温、佩戴口罩识别、帮助预警和追踪高危人群。
在工程师们看来,安全AI的技术之力,不仅能解决疫情防控的危机,也在化解人们内心深处对未知的恐惧。
尘埃感叹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做跟社会切实相关的事情。
南歌在被隔离期间,社区每天都会打电话询问体温和身体状况。他认为,控制疫情最重要的就是在家隔离。
曾经抱有相同观点的书芮,最近对疫情防控有了新的看法:停止人群流动,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何让人群安全地流动,或许才是我们这项工作最大的意义。”
三个安全工程师,一个是湖北人、一个是湖北女婿,还有一个曾在湖北上过大学。他们在疫情期间和这片土地再次发生关联,也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安全的真正含义。
书芮说,当年在武汉求学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老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的一句话:“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他希望能在疫情结束后,回到武汉吃碗地道的热干面。
尘埃在杭州待得久了,已经不太会讲湖北话。村里的老房子多年没人住了,过了这段时间,他想陪父亲回去,一起看看屋后长成林子的那棵老树。
南歌的愿望很简单,只想带着孩子在小区的草坪上狠狠地打个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