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人社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呼吸治疗师”等16个新职业

本报讯(记者庄德通) 近日,人社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呼吸治疗师、网约配送员、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16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领域。这是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二批新职业。

16个新职业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领域,包括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这些新职业从业人员发挥职业特长,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与生命救治和健康维护

在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方面,“呼吸治疗师”的表现较为亮眼。他们的工作十分特殊,主要是根据病理和生理特点,为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提供各类呼吸支持治疗和气道管理等临床操作技术,这些技术也是治疗新冠肺炎的重要生命支持手段。

目前,大量“呼吸治疗师”深入一线参与救治防控工作中,协助医生给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呼吸治疗,制定合适、优质的治疗方案。在危重患者院内、院外转运过程中,“呼吸治疗师”维持呼吸机等设备的正常工作,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专业人员,在完成一线救治工作的同时,他们还为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其他医护人员进行短期而有成效的呼吸治疗培训。

在病患的康复过程中,还有大量“健康照护师”也在积极为病患提供健康照护和生活照料,为其提供清洁卫生、合理饮食等服务,协助病患按时服药、治疗。

 

服务疫情防控生产生活

加强定点医院、集中隔离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是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解决人员隔离的重要举措。这些医院或是重新建设,或是利用现有空间改造而成。如采取传统建筑方式,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建设任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承建单位采用了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技术,及时完成了这些医院的建设,极大缩短了建设时间。在此期间,大量“装配式建筑施工员”在构件安装、进度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为了避免接触感染,一些智能机器人投入使用,为患者送药送餐,进行远程看护、测温巡查等工作,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提升病区隔离管控水平,“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工作人员在智能产品的研究、开发、人机交互设计中付出了大量努力。

一些社区创新启用无人机在高空进行广播播报,宣传防控知识,助力社区工作者基层防疫,这些则离不开“无人机驾驶员”“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的支持。在确诊病患密切接触者和感染线索寻找,以及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等工作中,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无人机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背后均有“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工作者的身影。

 

适应居家办公生活需要

疫情防控期间,为减少人员聚集,居家办公成为一种常见的工作方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家办公也成为重要的工作方式,很多从事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工作都可以实现在线办公,如“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等一些新职业就非常适合居家办公。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居家办公提供可能,为居家办公学习生活提供技术支持的人员,如“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此外,为保障居家办公学习生活需要,“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等新职业从业人员在物资配送、生活用品送达等方面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