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西城法院开通“线上普法课”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近日,因疫情期间北京市西城区的居民通过北京西城法院“诉源治理直通车”平台反映了不少问题,为集中解答居民疑问,一堂特别的普法课在西城法院“诉源治理直通车”工作站开课。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居民齐集一堂的场面不同,此次活动通过远程视频的形式开展。视频一端是西城法院民事审判一庭的三位法官,另一端是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的人民调解员和居民代表。此外,还有50多名社区居民和近20家媒体的记者在专项微信群里,通过“视频+语音+文字+图片”的方式,与法官们开展交流。
直播期间,法官针对线下停课、旅游停团、买卖房屋及租赁房屋等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解读和普法。
西城法院法官田晓昕提示居民,因疫情影响导致合同暂时不能履行的,合同双方依然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履行通知、止损等义务,当阻碍合同义务履行的相关因素排除后,双方应当及时、继续履行合同。
据了解,西城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间暂时关闭诉讼服务大厅和信访接待场所,将立案、诉讼服务等工作全面转至线上。作为法院“民意直通 服务直达”的沟通服务平台,“诉源治理直通车”以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与工作站为抓手,成为战“疫”时期工作的前沿阵地,解答社区在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司法难题、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据西城法院立案庭庭长张晖介绍,2020年2月份,12368诉讼服务热线共接听群众电话1929通,办理工单1980条,“法院直通车”平台共办理群众网络留言工单122条。
什刹海街道司法所所长杨京峰表示,此次线上普法活动是一场“及时雨”,法官对于因疫情引发的各类生活服务合同纠纷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及时解答了居民的困惑,为社区居民给出针对性的法律建议,希望以后法院多开展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