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昌平法院发布白皮书 为中小微企业防范十大风险提供法律建议
本报讯(记者李卓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冲击。近日,北京市昌平法院召开线上新闻通报会,通报了该院服务保障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并发布《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防范风险法律建议白皮书》。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宝武表示,被动化解矛盾,不如在纠纷发生前就提供风险预警和法律建议,这也是发布此次白皮书的目的。
昌平法院经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微企业阶段性停工停产,但要负担房租、工资、生产要素闲置等方面的经营成本,货物或者工程交付可能延期,甚至一些旅游、运输、服务等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与此同时,员工居家隔离、弹性工作、远程办公等,也使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对此,该院主要负责审理商事案件的民二庭负责人潘幼亭建议:企业应结合区域疫情严重程度、政府管制措施强弱,判断疫情对合同履行造成的实际影响,及时与合同相对方进行沟通,并注意留存相关证据;不能履行义务与疫情之间需存在因果关系;如果疫情导致合同虽不至于无法履行,但履行会导致结果明显不公,可以考虑通过协商或诉讼对合同进行变更,以减少企业损失。
白皮书还分别围绕中小微企业可能面临的疫情属性纠纷、合同解除纠纷、货物交付类合同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金融借款类合同纠纷、房屋或厂房租赁合同纠纷、公司类纠纷、公益捐赠纠纷、劳动合同纠纷、诉讼时效类纠纷等十大经营风险,分门别类提出防范建议。据悉,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将通过昌平园管委会发放给该园区的上千家企业。除了发布白皮书,昌平法院还推出了“六式工作法”,即“提前式”研判、“指导式”意见、“隔空式”调解、“在线式”服务、“灵活式”执行和“引导式”宣传。
据悉,疫情发生以来,截至2月26日,昌平法院线上审理涉中小微企业案件145件,调解成功121件,累计向中小微企业发放案款176万余元,助力中小微企业全力抗击疫情,营造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