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隔千里北京法院系统零距离助力湖北抗疫
北京、湖北虽隔千里,北京法院系统和湖北一起零距离抗击疫情,湖北无法返京的法官远程办公,北京法院及时解决湖北当事人的燃眉之急,帮助企业顺利复工,助力医院顺利启用以收治病人。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湖北武汉更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北京、武汉虽隔千里,不仅北京医疗人员奔赴前线支援,北京法院系统同样和武汉一起零距离抗击疫情,湖北无法返京的法官远程办公,北京法院及时解决湖北当事人的燃眉之急,帮助企业顺利复工,助力医院顺利启用以收治病人。
北京丰台法院帮助黄冈企业复工
一起被执行人为21位自然人、2个法人的执行案件引起了北京丰台法院执行局法官贺宝刚的注意,细心的他发现自然人被执行人的户籍地和法人的注册地均为湖北省武穴市,该市为湖北省黄冈市下属县级市,也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
“1月初因该案被执行人比较多就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疫情暴发后,春节期间就在考虑如何处理。”贺宝刚告诉记者,该案件是借贷纠纷,面粉厂食品厂及其员工为借贷签署了担保。执行阶段查封的不仅有企业账户,更多的是公民的个人账户。
2月3日一上班,贺宝刚法官决定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深入了解案件背后的情况,以免案件的执行给疫情严重地区的群众造成更多不便。
多方查询后,贺宝刚得知武穴市目前疫情较为严重,本案的其中两个被执行人分别为当地面粉厂和食品厂的法人,对其进行执行,将有可能影响当地的食品供应,而且对个人账户的查封也影响民生问题。
在这一特殊时期,如何既能解决被执行人的实际困难,又能实现申请人的胜诉权益,成了一个矛盾问题。既要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要保障疫情地区人民的利益,贺宝刚立刻联系申请人,从被执行人履行能力长久性上进行分析,告知申请人让被执行人企业复工复产的实际效果远大于这一合同纠纷案件的执结。
在法官的多次沟通下,申请人表示愿意申请解除对被执行人账户的冻结措施,与其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协助其尽快复工复产,为湖北战“疫”作一份贡献。
收到申请人提交的解除账户冻结申请书后,贺宝刚法官立刻组织团队干警一起准备账户解冻手续。21名被执行人,18个银行账户,5个财付通账户,两个小时全部解冻成功。当听到解除查封的电话时,面粉厂法人张建(化名)在厂房轰隆隆的机器杂音中大声向贺宝刚道谢,并替员工们感谢北京的法官付出的努力和辛苦。
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以及帮助湖北人民尽快战胜疫情,贺法官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途径,用最短的时间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解除账户冻结,优先保障涉案企业恢复生产,保障了被执行人的正常生活。
北京四中院助力医院及时启用
2月8日周六,北京四中院执行局法官助理孙彬接到了武汉长峰康复医院院区管理人的电话。他告诉孙彬,当地政府因疫情防控需要,需征用这家医院,而这家医院所占用的房产以及土地使用权此前已因合同纠纷涉案被北京四中院依法查封,政府征用需要法院的支持。
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正在隔离期的孙彬立刻向该案的承办法官、执行局局长张卫报告了此事,张卫局长随即赶到法院,立刻查阅卷宗材料,并通过电话与武汉市江夏区政府沟通。经确认,武汉市江夏区政府拟将该医院用于收治、隔离新冠肺炎的确诊患者或疑似感染者。
执行团队在线会商,明确既要迅速采取行动支持当地政府防控疫情、治病救人,也要充分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工作方案报送院领导后,院领导要求立即全力支持武汉相关工作。
尽管是休息日,但当日在四中院执行团队远程协助、全程配合下,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启动了征用工作。同时,四中院执行团队将本案相关情况通报申请执行人,告知其政府依法征用涉案房屋及土地,不会对其实现债权产生影响。
2月10日,武汉长峰康复医院迅速启动恢复建设和疫情防控筹备工作,完成了大部分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用。
身在鄂心在京的法宣人
春节期间,东城区人民法院法宣科的杨晨辉回到老家湖北天门,因疫情阻隔一直没有回到北京。他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没想过危险会离自己那么近。但现实是,距离最近的确诊病例逗留处离他家不过500多米。
身在疫区,杨晨辉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焦虑的。但北京法院领导和同事的关心问候,家人的陪伴,朋友的安慰,让他逐渐安下心来。单位不少同事从正月初四开始就下沉到社区开展疫情排查与防控工作,更是感动和鼓舞着他。
没办法像同事一样到社区参与疫情防控,他就把法院防疫期间的举措,把法院战“疫”的情况,把那些动人的防疫故事传播出去。
“做好防控期间的新媒体宣传,也算尽一份自己的力。”杨晨辉告诉记者,隔离在家已成既定事实,那就踏踏实实居家隔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
杨晨辉所在的法宣组人手相对不足,很多工作都是在京的领导同事在做,有些工作我不做,他们就得加班熬夜。为了不给同事增加工作负担,远程办公成了他疫情期间最好的选择。家里的一张方桌成了他的办公桌。每天早上,他看完疫情数据,准时打开电脑,开启一天的工作,他负责新媒体编辑和运营工作。
由于在乡下,杨晨辉家里的网络并不稳定,常常会断,甚至有几天,网络每两分钟就会断一次。为了顺利完成编辑工作,经常夜里11点,他还在编辑微信文章,因为那时候网络相对稳定,编辑会更顺畅一些。
据了解,自正月初三开始,杨晨辉便进入工作模式,通过自媒体平台,将法院疫情期间各种便民利民举措第一时间对外发布,挖掘法院人在疫情防控中那些温暖感动的故事,普及疫情防护相关的小知识。
20多天的时间里,杨晨辉每天至少编辑推送一篇内容,让外界了解防疫期间法院的工作,掌握更加便捷的办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