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的广东答卷

织牢两张防控网,多举措保障复工复产

作为经历过17年前非典疫情的广东,面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织密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治两张大网,实施“三线值守”“四集中”措施,指定30家省级定点收治医院……临危不乱的广东,表现可圈可点。



2月24日9点,广东省正式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25日,广东全省无新增确诊病例。各方面情况都显示,广东省疫情防控已进入下半场。

作为除湖北以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最多的省份,广东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广东还出台了“复工复产20条”等一系列文件,采取一系列相应措施,保障企业春节后复工复产。

广东再迎“大考”

广东是除湖北外,累计确诊病例最多的省份。作为一个常住人口1.1亿的大省,在疫情防控上,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这让很多人联想起了当年的非典。

17年前,SARS来势汹汹,在广东地区最先暴发,随后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作为国内抗击非典的主战场,广东在猝不及防的疫情“遭遇战”中,创造了奇迹。

在非典后,广东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传染病防治。据统计,非典后的近10年时间里,广东省疾控机构改造建设项目共109个,包括对省疾控中心、21个市级和87个县级疾控中心的改造,新改扩建面积达74.81万平方米,总投资30.9亿元。

非典之后的时间里,甲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广东一次又一次经受住了考验。而这也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月19日,国家确认广东首例输入型确诊病例后,广东立即建立了省级防控应急指挥机制。21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召开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公众公布疫情情况。

23日,广东又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1月27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二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在这次会上,省政府新闻办负责人明确:即日起每天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并且表示广东各地不会“封城”。

织密“两张网”

疫情防控工作中,“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是广东省织就的两张“大网”。

自疫情发生以来,广东省不断织密这两张网,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为“外防输入”,广东省在“两站一场一港口”(火车站含高铁站、汽车客运站、飞机场和港口码头)和高速公路、国道等公路出入口设置联合检疫站,入省人车“逢车必查”。

“内防扩散”,则采取多部门联动,对前14天从疫情重点地区来粤的所有人员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基本情况并全部登记造册。

在排查工作中,“网格化”疫情防控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广东政法综治部门已按照一个网格300—500户1000人左右的标准,在全省25932个村(社区)共划分140005个网格,配备了17.7万多名专兼职网格员,在镇街综治中心的统筹下,开展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网格员、基层医务工作者、社区民警、联防队员、社工等力量,实现了网格化、地毯式联防联控,防疫工作下沉到了每家每户。

街道(社区)、卫生、公安组成的“社区力量三人组”,对前14天从疫情重点地区来粤的所有人员,逐一上门登记排查并开展健康监测管理,采集鼻咽拭子检测新型冠状病毒,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的,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曾经经历过多次传染病疫情考验的广东,累积了丰富防控经验以及优质高效的医疗救治资源和技术水平,在医疗救治方面,也有着完善的措施。

1月21日广东举办的首场新冠肺炎疫情及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就公布了30家省级定点救治医院,并要求严格落实“集中病例、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措施,将确诊病例集中在定点医院,组织全省最强医疗力量救治患者。

此外,“三线值守”,也是广东医疗救治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三线”,即“一线”专家驻守、“二线”专家巡诊、“三线”专家研判病情。

广东的“四集中”“快速确诊”“专家远程会诊”等救治工作经验也在湖北省荆州市成功应用。2月11日广东援鄂医疗队到达荆州后至20日24时,10天时间里面,荆州出院556人,为此前累计出院人数近10倍。

2月23日,身在广州的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还与荆州市指挥部、10家支援医院连线,远程开展危重症患者会诊,指导荆州地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科技抗疫,加强法治保障

广东省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也不乏高新科技的身影。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应用,对科学抗疫也产生了一定助力。

据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高尚省介绍,广东汇聚起交通、疾控、自然资源、市场监管、人社、医保、电网等53个部门124类数据,会同广东省公安厅,建成了疫情防控核心数据库。  

同时,发挥数据分析的作用,深入分析全省疫情变化趋势和内在演变规律,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随着5G网络逐渐铺开,其应用的范围和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不久前,“5G+无人防疫车”就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园区正式开展了无人化、零接触的园区智慧消毒以及防疫宣传。在疫情防控的远程治疗上,5G技术也得到了充分应用。

除了科技防疫外,广东省还坚持依法防控,力求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

2月4日,广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7类应急执法措施和9类重点执法领域,对瞒报谎报、干扰防控、哄抬物价、传播谣言等行为的执法工作作出要求。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月11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简称决定)。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关键时期,该决定明确提出禁止滥食和交易野生动物,分别对野生动物的交易消费、食用及违法责任作出详细规定。

在广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后,广东省委政法委同步启动社会安全稳定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涉疫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

关于禁食野生动物地方立法,也被提上了日程。2月25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在其官网公布《深圳经济特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立法意见。

多举措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虽然广东省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为二级,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并没有变轻松。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正值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我省面临的疫情传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依然是很大的。”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疾控处处长冯惠强表示。

据他介绍,广东大约还有1000万左右的外来人口没有返工返岗,当下仍存在着聚集性病例的风险,可能会出现局部爆发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的疫情防控形势仍然复杂严峻。

事实上,为了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稳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2月6日,广东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复工复产20条)。

在保障复产用工方面,特别是针对疫情带来的员工返程难、防疫难问题,复工复产20条明确要求指派专人指导企业完成复工复产准备工作,一企一策帮助协调解决职工返岗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返岗,以及口罩等防控物资购置等现实问题。

据了解,到2月21日止,广东省重点项目已经有354个项目复工,预计2月底重点项目复工率将达七成左右。全省所有的工商企业总体复工率是6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近4.2万家。

如何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同时,加强应对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传播风险?

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葛国兴介绍,为解决好务工人员返岗和企业用工“两难”问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广东人社部门与周边主要劳动力输出省区联合,积极引导务工人员有序安全返岗,组织“点对点”专车专列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到2月22日,广东各地已组织包车服务接近300辆,为386家重点企业有组织输送到岗9500多人。

广东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主任劳潮惠表示,除了机制保障外,省交通厅还突出站场与车辆的防疫安排,加强了重点交通场所消毒检测;同时,还加强了乘客信息跟踪,建立可追溯机制。

此外,为有效解决健康信息重复采集、隔离结果跨区不互认、人员流动困难等问题,广东省基于“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上线了“粤康码”服务,结合红绿码机制(涉疫情重点人群为红码,其他为绿码),逐步推行绿码“一码走广东”。

据了解,“粤康码”整合自主申报、入粤登记、疫情防控部门检查信息、小区等公共场所登记信息和外省健康数据等信息,实行一人一码,在公共场所体温检测、网格员上门检测、务工人员返岗等高频场景亮码通行,扫码登记,有效提升基层查验和大数据防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