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法学会探索运用新媒体防控疫情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上海市法学会在参与疫情防控中,充分依靠新媒体平台开展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舆论引导,为依法防控疫情营造良好氛围,探索出一条运用新媒体防控疫情的法学会工作路径。

123日起,上海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就及时转发疫情防控系列报道文章,要求各区法学会、研究会和法学院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辟“学习”专栏,打造“关注”专栏,刊登党中央、中国法学会、上海市委市政府等重要工作动态,引导群众树立信心自觉行动,依法防控疫情。

三天后,上海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新春特稿”专栏上线,约请资历较深、学术水平较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围绕疫情防控撰写专栏文章。专栏围绕暴力伤医、野生动物保护、食品安全等热点法律问题每天推送专家约稿文章。上海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教授撰写《以法律的名义,致敬最美逆行者》文章,首次推送后阅读量近3万,该文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后阅读量过百万。上海市法学会社会学研究会会长季卫东、劳动法研究会会长曹艳春等20位法学专家,分别在各类媒体发表文章共计40余篇,其中曹艳春撰写的《倡议上海居民目前公共出行及公共场所戴口罩的建议》等3篇被上海市政协和上海民建市委采纳。

128日起,上海市法学会机关通过线上工作形式恢复工作,市法学会机关每天上午9点借助“学习强国”视频平台召开工作晨会,传达学习中央、市委和中国法学会、市委政法委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对法学会工作作出安排,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在中国法学会发出《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知》后,上海市法学会在该学会微信公众号、官网予以转发,组织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对依法防控疫情的有关问题集中攻关、协调相关力量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向有关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在上海市法学会微信公众号开设“特稿”专栏,与中国知网联合组织开展《上海法学研究》集刊“疫情防控专卷”征文活动,推送《完善国门生物安全立法刻不容缓》《如何在地方立法中建立“吹哨人”制度》等多篇疫情防控专家建言文章,这些“特稿”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澎湃号等转载。

其中,罗培新教授的《医务人员的离去,不叫“死亡”,叫“殉职”,请授予烈士称号》文章,成为上海市法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近两年来第一条10+的公号文。217日夜,新华社发布消息,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印发《关于妥善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牺牲人员烈士褒扬工作的通知》。

据上海市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法学会发挥新媒体优势,共组织动员全市12个区法学会、52个研究会、18所法学院校、300余家团体会员单位和3万余名会员,对疫情防控涉及法律问题开展法学研究、法治宣传和志愿服务。每天在学会微信公众号推送疫情防控相关特稿,学会官网也登载相关动态和文章。总计刊发60余篇文章,其中,9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7篇文章被中国法学会官网转载,多篇被本报和澎湃新闻等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