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学”的误区

特约撰稿 王峻峰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背景下,为了维护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纷纷出台了延期开学并开展线上教育停课不停学政策,要求广大师生通过网络完成教学任务,保证基本教学秩序。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停课不停学政策的初衷具有积极意义,但其在执行过程中有的地方走入了误区。

针对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出现的问题,212日,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提出了结合本地教育资源统筹安排、坚持线上指导和居家自学相结合以及限时限量安排学习等要求,及时叫停了在落实停课不停学政策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因此,有必要结合上述通知要求,对停课不停学的误区进行梳理。

首先,停课不停学不是不顾教育资源实际的一刀切,不能盲目跟风。据了解,停课不停学政策提出之初,电脑、手机、宽带安装等业务骤然增加,且不说购买和安装设备可能带来的疫情加重的风险,仅是增加的网络基础设施购买和安装的需求就令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同时,对习惯于课堂上教书育人的各地教师而言,其并没有做好网络教学的充分准备,突然要求网络授课,各地教师一阵慌乱,集中培训、购置设备以及各种网络教学技巧的临时交流等。笔者认为,贯彻停课不停学政策,应当充分调查当地教育状况,了解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网络平台的具体状况,进而做出采取何种替代教育形式的方案。在相对发达、网络基础设施较好的大城市,可以采取网络直播等形式授课,但也要顾及家庭困难等实际状况,应在保证能够解决具体困难的前提下进行网络授课。对于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小城市和农村偏远地区,应当尽量避免采取网络授课形式,可以通过电话辅导或布置学习任务等形式,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

其次,停课不停学不止网络直播和视频录播形式。该政策落实过程中,部分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将停课不停学理解为网络直播和视频录播,要求教师开展直播培训并进行相应视频录播。在网络教育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直播授课和视频录播授课的确有其便利性,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替代传统课堂教育。但不同的教育形式具有其各自的特征,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网络直播和视频录播具有时空隔离性,在疫情蔓延情况下运用恰逢其时。但传统课堂讲授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学生的自然反馈,例如学生的表情、神态等,且课堂讲授环境相对可控,教学效果相对可控,网络直播和视频录播则不然。况且,在学生分散情况下,实验或实践材料也无法保证充分的安全和可靠。因此,落实停课不停学政策,不能过度依赖网络直播和视频录播。

再次,停课不停学并不是停课不停学。部分院校落实停课不停学政策过程中,将停课不停学变成了停课不停学,将大量学生课堂学习内容提前讲授,且讲授内容和时间远超出传统课堂教学量。这导致中小学生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沦为助教,更有甚者要求学生每天打卡报告学习情况等。这不仅将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同时也背离了教育和学习的本意。

笔者认为,传统课堂教育讲求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在网络直播和视频录播时更应当遵循。不能因为授课形式的转变而忽视教学时间和内容。在遵循基本教学时间安排的同时,应恰当分配好的时间与内容。疫情大背景下的停课不停学,不同于疫情前的校外网络教育机构的教学方式,在大中小学普遍延期开学情况下,网络直播和视频录播应更接近于传统课堂,而不能将校外网络教育机构的填鸭式教学作为基本教学形式。因此,在安排网络直播和视频录播教学时,应当调整教学内容,融入育人部分,保证学生在学的同时,能够合理地进行练习、预习、复习。同时,严格限制教学时长,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时长,以此来合理地调整教学活动。

(作者为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