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筑牢基层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疫情爆发以来,他们与人民群众走得最近、关系最密,虽然仅有基础的防护装备,却始终坚守在防疫阻击战的一线——他们就是基层工作者和志愿者。他们在大灾大难面前,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为武汉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群策群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2月3日晚,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在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上也指出,做好基层群防群治,加强社区力量投入。各级机关干部要和基层社区干部一起守护阵地、群防群治。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自疫情发生后,武汉市城乡社区的工作人员及下沉到社区的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加强联防联控,及时入户指导,严防疫情扩散,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社区构筑防疫第一道防线
“来,把手伸出来,消个毒。”1月29日上午9点半,武汉市常青花园十一小区的入口处站着一位个子不高的短发老人,她手里拿着一瓶消毒喷雾器为进出的居民消毒。她就是今年70岁的薛景萍,是常青花园第四社区第四网格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她一直在社区发挥余热。这次疫情爆发后,薛景萍再次站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了解进出居民测体温情况,查看清洁消毒工作,巡查居民聚集情况,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党员常青”精神。
“各位同志们,现在正是防疫排查的紧要时刻,大家一定要站好岗位、做好工作,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居民……”这已是武汉市东西湖区长青街三民社区党委书记霍家国连日来主持的第五次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会议。从1月22日接到疫情防控任务以来,这位57岁的“老书记”就24小时在岗,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带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全身心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2月1日,武汉市汉阳区龙阳街芳草社区帮22户居民买了200多斤蔬菜并一家家送上门,居民、车辆通过小区进出口都要进行体温测试,接收清理了一批捐赠物资……“在社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该社区负责人杜云说,社区虽然只有7名工作人员,但这么多天来,物业公司、社区党员、志愿者,各司其职,都聚在社区这个战斗堡垒并肩作战,还有区、街下派人员支援,所有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在运转,“抗击疫情,服务居民”。
该社区还把各种动向随时发到群里让居民知晓,上门看望独居老人,给大家买菜送药,这些事情让居民非常安心,“知道社区靠得住,真有困难,能找得到人,帮得上忙”。
疫情防控以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湘口街街道机关干部、社区村队党员干部、区直机关事业单位驻点干部180余人,深入村队社区,广泛开展疫情防控摸排、宣传、劝导。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不少党员冲在了最前面。
一些事业单位也纷纷行动起来,充当义务志愿者。如,汉阳区教育局从1月30日起安排教师对口下沉到14个社区,每天每个社区3个人,协助社区开展防疫工作。汉阳区楚才小学每天派3名教师到对口的五麒里社区帮助开展工作,挨个打电话询问居民需求、统计发热情况时,发现不少人有聊天倾诉愿望,老师们一边电话排查一边当起“陪聊”,进行心理疏导。
党员干部带头下沉到社区
记者从武汉市江夏区了解到,疫情发生后,该区288名党员干部迅速下沉到纸坊街、江夏经济开发区所辖社区的284个网格,协助社区网格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与此同时,江夏区农村的党员干部也放弃春节假期,连轴值守在基层最薄弱的地方,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小宝感冒还没好,你要让他多喝水,大宝要做寒假作业,你莫让他整天看电视。现在区里疫情复杂,区里号召我们下社区,我必须去单位。”1月27日,大年初三清晨,江夏区政协办公室副主任朱灶利吃完妻子做的早餐,丢下2岁的生病的小儿子和8岁的大儿子,直奔工作岗位。
1月28日一早,朱灶利就带领政协机关党员干部张泓、林文荣、付道云、齐煜一道进驻社区,了解基本情况,并与社区居委会协商,拟定了跟踪回访发热人员、关注密接人员做好排查;网络宣传、社区广播宣传预警;统一小区出入口、进入检测体温做好隔离;协调物资、全程参与做好消杀;公布联系方式做好就诊引导;反映社区防控工作情况做好参谋等六个方面的工作思路,迅速、高效地投入到了工作当中。
“爸爸,你再去参加防疫工作,家里就剩我一个人过年了。”江夏区政协老干服务中心副主任齐煜的女儿听说爸爸要下到社区参加防疫工作后,一脸失落。
齐煜的爱人是该区人民医院药学科的工作人员,1月15日以来一直没有回家,年饭也没回家吃,她把自己和家人隔离开来。面对独自过年的女儿的不舍,齐煜在接到朱灶利的通知后,没有丝毫犹豫,简单安排好女儿的生活物资后,就投身到社区一线防疫工作中。“感觉对不起女儿,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必须站出来。”齐煜说。
朱灶利、齐煜等人下沉到情况最复杂的社区,开展疫情宣传工作。如,在大桥社区,他们兵分5路,每个人负责1个网格,在每个网格的排查点上,机关党员干部都会仔细填写来往人员体温检测登记表;对密接患者及时打电话告知,引导他们在家进行自我隔离,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上门服务。
2月5日,朱灶利在得知大桥小区实行封闭管理,部分群众缺少生活物资后,便主动与江夏区友益社会服务中心联系。齐煜私车公用,从武汉临近的孝感市孝南区运回一批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援助的四川蔬菜(7袋大白菜110公斤、37袋萝卜925公斤),悉数分发到社区居民手中。
在江夏,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江夏区供销社党员陈三峰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转业军人,自区委组织部发出动员令,陈三峰就主动要求加入了“供销党员先锋队”,下沉到新北路社区参与防疫工作。连日来,他和其他党员干部一起坚持深入到社区网格的每一个角落,发传单、挂横幅、送物资、勤消杀,提醒居民正确佩戴口罩,劝告行人尽量少出门。与此同时,他还配合网格员打电话调查了解社区内居民家庭成员的健康情况,一刻也没闲着。他还通过单位党委,从下属医药公司征集到了500个防护口罩捐赠给新北路社区居委会,并向市民免费发放。此外,他还发动外地的战友自发向区里捐款捐物,采购一些N95口罩和防护服寄至江夏。
“今年春节,我想报名值班。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防控工作,工作量肯定非常大,我想来帮忙,和同志们共同做好防疫工作。”在江夏区住建局物管中心的巡查队伍中,55岁的老党员刘兴国是个闲不住的人,据他的同事介绍,6月防汛抗洪巡查身影里有他、夏季消防安全隐患夜查队伍里有他、军运会物业安全保障巡查一样有他……在这次肺炎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在普通人宅在家的情况下,刘兴国又戴上口罩准时出现在纸坊片区的各个物业小区内……
农村防控不留死角
农村地区春节返乡人员多,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武汉疫情发生后,武汉周边的农村防控形势面临巨大压力,也是防控的重点,一旦有人被感染,整个村子将会受到影响。
2月5日,江夏区滨湖街道张家湾村村支部书记田长军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村委会9个工作人员没有回家团圆过年,也没有休息过,大家都轮流值守在工作岗位上。往年家家都在年三十这天吃年饭,今年都从简了,有的甚至取消了;大年初一村民要每家每户相互拜年,今年也不搞串门了,发发微信问候一声就算过去了。“我们号召大家都呆在家里,不串门,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家里人。目前全村9个小组1500多口人无人被感染。”
“我们开着宣传车走村串户地宣传,给每个人都发了口罩,对村居环境进行及时杀菌消毒,同时把每天的情况上报给社区、街道。”田长军说,“只有严防死守,才能不让疫情蔓延到农村来。”
“从外地回来的人需在家隔离半个月,没有症状的才允许离开,我们每天由医务室的人去给他们测体温,一个不漏。”田长军补充说。
记者还了解到,在江夏区邬树村,党支部利用村级微信公众号,向全体村民发出《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倡议书》,号召村民积极参与到新冠肺炎的防范之中,做好个人防护,看顾好家人。为防止疫情扩散,杜绝因人员流动产生的疫情传播隐患,该村实行24小时出入管制,全体工作人员分两班轮流值守。全村仅开放主路出入口,所有外来人员无特殊情况禁止入内,且所有入村人员须接受体温检查,对村内无紧急情况外出人员则进行及时劝导,同时向未配戴口罩人员免费发放口罩。
“不拜年、不串门、勤洗手、多开窗、出门一定戴口罩……”江夏区五里界街界镇社区志愿者拍摄了一段防疫倡议小视频,发给辖区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画面将怎么防护讲得一清二楚。
疫情面前,为了保护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党员干部、普通群众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没有城乡之别,构筑了一道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生命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