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能力提服务 做健康基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湖北省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掠影

湖北省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乙等综合型医院,2010年挂牌竟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肩负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双重职能,2016年被评为首批湖北省健康促进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0亩,业务用房面积约1万平方米。开设一、二级临床医技科室及专业组21个,7个病区,开放病床330张,年门急诊量23万余人次;半年规范管理高血压病人3375人,规范管理率97.60%,规范管理糖尿病人708人,规范管理率98.20%。  


作为目前天门市规模最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秉承“以医厚德,精诚为民”的理念,坚持以质量为本,强能力提服务,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一、主动作为,健康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1.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一票制”政策。

对贫困户就诊开辟“绿色通道”,在门诊住院收费处开设健康扶贫接待窗口、公示政策解读及入院流程,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免收住院押金,提供“一站式、一票制”结算。半年来共收治精准扶贫对象454人次。贫困人口出院回访满意率100%。

2.认真开展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工作。

一是慢病签约管理。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专班对辖区涉贫困户的三个村37户、87人,进行面对面签约、入户体检,签约率100%,体检率100%,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重性精神病四种慢病按要求管理,贫困人口健康档案实行专人管理。

二是大病集中救治。配合卫计办完成辖区贫困人口大病摸底,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能享受到政策优惠。

三是重病兜底保障。严格执行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保险“四位一体”报销政策。

二、持续改进,切实改善病人就医感受。

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双评议”及重点问题整治专项行动,重点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进行整改,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一是把握协议单位的服务质量。对医院食堂、被服洗涤、安保公司、保洁公司、医废回收及医用塑瓶回收、除“四害”等外包合作公司工作质量实行定期考核。

二是优化服务环境。更新门诊导医楼层分布图、公示门诊医生排班信息、增设夜间就诊指示灯;对院内停车场、门诊一楼卫生间进行升级改造,修建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坡道及门诊住院连廊;增设自助便民店、电动车充电桩;更新并增加候诊、休闲椅;开通窗口扫码支付业务等。

三是严格窗口科室管理。定期组织窗口科室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社会先进典型,引导职工自我提升,门诊、住院收费窗口服务明显改善。

四是持续开展“爱心”活动。继续为行动不便的特困户免费送盒饭;发动医院志愿者为住院治疗的空巢老人提供帮助。

三、自我锻造,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注重人才培养。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对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品德高尚的医疗人才队伍。

二是夯实平台专科。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引进先进医疗技术手段,在硬件设施上给予支持,医院各手术科室、消化内科服务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三是强化核心专科建设。医院内一科建立院级溶栓中心,在基层医疗机构率先开展脑卒中溶栓治疗;新增内三科,核心科室接诊能力进一步提升、拓展;外一科泌外腔镜诊疗技术进一步提升、外二科椎间孔镜手术逐步普及。

四、筑牢防线,安全生产能力为健康基石加分。

一是护理和院感防控质量得到保障。持续学习,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到省级医院和本市一医培训;定期接受上级监管部门督查,针对查找的问题立行整改;市级护理及院感质控检查获43分。

二是药事管理持续规范。完成规范化门诊药房的整体搬迁,率先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师查房。合理用药管理成效明显,上年度门诊抗生素使用率18.64%,住院抗生素使用率52%,抗菌药物使用强度52DDDs,使用强度较去年进一步下降,一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74%,全院西药占比控制在30%以内,2019年以来相关数据持续看好。

三是全面实施智能监管平台执业。应用医疗服务智能监管系统对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监管,确保执业合法,服务行为规范;针对信息化监管平台数据分析出的问题保持动态整改,不断排除医疗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