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云和县法学会创建“法治+产业”模式
浙江省云和县法学会在创建“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中,结合县域核心产业木制玩具产业,推出系列特色法治产品,推动普法木玩产品走向全国各地,打造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法治+产业”法治建设新模式。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李先福 蓝剑梅) 去年以来,浙江省云和县法学会在创建“一县一品”特色法学会中,结合县域核心产业木制玩具产业,推出系列特色法治产品,推动普法木玩产品走向全国各地,打造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法治+产业”法治建设新模式。
增强“法治+产业”创新力
“木制玩具产业是云和县第一支柱产业,云和占有全球木玩市场份额的40%,全国市场的56%,云和县政府专门制定了木制玩具产业百亿行动战略规划。县法学会在创建一县一品工作中围绕这一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将法治融合在木玩产业发展中。”云和县法学会负责人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云和县法学会依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通过开展座谈交流、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增强木玩企业法治理念,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由被动学法向主动用法转变。县法学会先后走访了浙江木佬佬玩具工艺品有限公司、浙江新云木业集团有限公司、小明玩具厂等木玩企业20余家,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200余份,收集法治木玩产品研发意见建议40余条。
“我们考虑在产品研发设计上,注重汇集各方资源,将部门、人才、企业等三方面力量有机结合,靠创新创意融合法治和木玩,提升产品法治文化内涵,赋予木玩产业法治附加值。增强‘法治+产业’创新力。”云和县法学会负责人表示。
县法学会汇聚县司法局、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法学会成员单位的力量,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引导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将《宪法》《刑法》《经济法》《民商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十余部法律法规知识融入产品设计中。
县法学会还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加强协作,邀请学校资深教师和优秀学生进行实地交流,拓展产品研发思路。在云和县第二届木玩设计大赛中,共设计研制法治木玩作品10余项,其中4项作品入围决赛,1项作品获奖。
打造“法治+产业”竞争力
“在产品生产制造环节,县法学会也想方设法助推打造质量过硬、种类齐全、外形美观的高品质法治木玩产品,推广‘法治木玩’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优势。”云和县法学会负责人表示。
其中,县司法局与和信玩具有限责任公司、华欧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签约,利用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在木玩设计修改、样品打样和加工制作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使法治木玩产品步入市场化轨道。
在县法学会和各成员单位的指导下,企业充分考虑木玩受众群体的年龄、性别、智力发展特点等多种要素,注重赋予产品趣味、益智、成长、挑战、包容、创造、防沉迷等七大特性,有针对性地研发生产不同种类的产品。截至目前,共设计生产明镜高悬(宪法拼板)、法在心中(几何拼图)、疑犯追踪(华容道)、法治叠叠高、法律飞行棋等10余款法治木玩产品,产品类型涉及办公领域、教育领域、健康领域、科学领域等。
与此同时,县法学会各成员单位构筑起“打击+保护+预防”机制,加强木玩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快速化办理机制”“个性化服务保障”三化模式,对木制玩具知识产权保护事件从严打击、从快办理,目前已成功办理涉知识产权案件3件。县检察院积极与县玩具协会沟通衔接,在《云和县木制玩具原创产品登记备案制度》基础上提出完善意见,鼓励木玩企业将未能申请知识产权的原创木玩产品予以备案登记,已有82家企业590余个原创木玩产品进行了备案,从源头强化了木玩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预防。
释放“法治+产业”推广力
县法学会和各成员单位还在产品宣传推介环节,主动找准结合点,不断探索新领域、新平台、新途径,扩大产品辐射范围,提升产品影响力。
县法学会积极与县教育局、县经商局等部门对接,尝试将法治木玩列入教育类木玩行列,填补法治宣传教育木制玩具的产品空白,使学生在体验木玩游戏快乐的同时,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县法学会通过与电子商务公司的对接,提升公司经营者对法治木玩的浓厚兴趣,鼓励其充分利用淘宝、天猫、聚美、唯品会等购物网站推销法治木玩产品,致力打造“线上法治木玩世界”,让普法搭上网购的快车走向各地。
县法学会结合法律进景区、普法公交文明行等活动,在人员流动密集的场所广泛宣传法治木玩产品,以法治文化的新包装进一步提升木玩产品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实现法治木玩与旅游业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目前,通过法治融合在木玩产业发展中,形成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宣传推介‘三位一体’的产业链布局,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了法治影响力,为木玩产业注入新动能,助推木玩百亿产业行动,创建出云和县法学会新模式。”云和县法学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