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完成立法审查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近日,记者从司法部举行的“法援惠民生 助力农民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立法工作有了新进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已完成立法审查。
发布会上,司法部通报了2019年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情况。近3年来,农民工受援人次始终占总受援人次的35%以上,涉及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类型主要有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劳动争议和交通事故等;截至2019年12月31日,司法部开通的“农民工欠薪求助绿色通道”,已帮助农民工17500余人追讨欠薪2700余万元;针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取证维权难的问题,2019年上半年司法部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劳动合同普查与体检活动,仅2019年5-6月,北京、四川、江西、黑龙江等11省市引导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件。
在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立法方面,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施汉生表示,重组后的司法部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立法。他透露,司法部在收到《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送审稿)》后,已完成立法审查工作,目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条例》,下一步,司法部开展工作将更加有章可循。
“我相信,有与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的、可操作性很强的条例规则办法的制度保障,有我们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工作的长效机制应该会很快建立起来,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得到健全。”施汉生表示。
在制度建设方面,司法部出台了《全国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规范》,将劳动争议案件办理作为专章予以规范,保证为包括农民工兄弟在内的特殊群体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服务。
此外,新闻发布会上还发布了2019年度“法律援助服务农民工十大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