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两个结合点” 把握“四个关键点” 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共威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傅广照

 

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一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会提出一系列最新论断,全面回答了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领域的根本性问题,特别是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激动人心、催人奋进。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全会《决定》围绕党的领导、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13项制度体系,其中关于法治、社会治理、维护国家安全等多方面的战略部署都与政法工作密切相关。威海市政法系统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2020年政法重点工作思路谋划,全面学习、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威海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工作中,威海将突出抓好四个关键点

一是把社会治理的切入点放在基层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近年来,威海市一直把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作为重中之重,一系列亮点经验也是来自于一线、始创于基层。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各市(区)75个镇(街道)全部配备了政法委员,进一步推动了党管政法向基层延伸。近期,在全省率先举办了镇(街道)政法委员专题培训班,集中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开展培训、交流和实地观摩活动,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整体跃升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是把社会治理的着力点放在智能应用上。四中全会对社会治理体制内涵进行了丰富完善,在原有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20字方针基础上增加了民主协商科技支撑。在今年6月中旬召开的全国新时代政法工作创新交流会上,威海率先代表山东省就以社会治理创新助推精致城市建设这一主题作了典型交流,其中一项主要经验就是科技支撑。下一步,威海市将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刑事案件一体化办案协作平台、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等建设,将科技创新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让更多智能化手段、科技化应用为威海的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是把社会治理的突破点放在资源整合上。今年以来,在理清威海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以六治融合、一网联动为主题的六治一网市域社会治理模式,目前各项工作推进有序、成效明显,全科网格、综治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重点加大综治中心、网格化治理、雪亮工程的规范化、系统化建设,切实利用综治中心这个平台,最大限度把基层政法单位统筹起来、把各方资源调动整合起来,进一步借势聚力,做好巩固提升和深化拓展文章,切实筑牢社会治理根基。

四是把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放在群众满意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威海市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乃至整个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一直位居全省前列。岁末年初这段时间,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聚焦聚力:一是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对黄赌毒、盗抢骗等违法犯罪打击力度,让社会更安定、百姓更安宁。二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净化执法司法环境,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三是深化政法队伍建设,及时总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做法,固化制度、形成规范;进一步加大正面典型选树、推广力度,巩固宣传平台、扩大宣传战果,持续深入开展坚守政法初心、履行平安使命融媒体系列报道活动,让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成为威海政法系统的鲜明底色,为开创精致城市 幸福威海全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