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来基层禁毒在路上
□本社记者 宫利
2014年以来,自上而下的打击涉毒行动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有效持续推进,成果显著,毒情得到明显改善,社会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率呈现直线式下降趋势,该县近年来的治毒举措更是得到国家及省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这其中,既有市、县党政领导及公安部门采取积极而严格的高压政策与重拳打击,更有镇、村基层的全天候、无间隙的“查漏补缺”,上下组合对涉毒活动、涉毒人员穷追猛打,让其无生存空间。
首创“禁毒村规民约”
上世纪90年代,部分外出创业的孔美村民将毒品带入村中,曾幻想着依靠制毒贩毒致富。毒品曾深深地刺痛着孔美村民,他们谈毒色变,更是被迫背上毒村恶名,外出务工或创业受到歧视,同时村中的治安环境也极其恶劣,刑事案发率多年居高不下。也正因此,孔美村成为惠来县挂牌督办的21个重点涉毒整治村之一。
孔美村位于惠来县隆江镇境内,近年来,该村在市、县、镇三级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指挥下,全民参与,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打击涉毒活动,同时加强禁毒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涉毒人员的帮扶关爱,让村内毒情得到有效控制,治安状况也得到极大改善。
2017年12月31日,该村干部和族长共同发起制定禁毒村规民约,对涉毒逃犯和制贩毒人员实施“不得参与村和宗族各种活动和红白喜事”等严厉自治措施。
华南理工大学驻孔美村扶贫工作组组长、孔美村第一书记苏秋斌告诉记者,孔美村作为禁毒重点村,涉毒活动由来已久,屡禁不止,为彻底消除毒情,村干部与村内族长多次商议后,经由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宗族理事会一致同意通过,在全县率先把涉毒惩治措施写入《村规民约》。通过严厉自治措施以及村民之间互相监督,让村民充分感受到约束力,自觉抵制毒品,同时也对涉毒人员产生极大的束缚和震慑作用,这项措施实行以来效果明显,后在全县范围内予以推广。
除此之外,该村还按照禁毒网格化管理要求将孔美村划分为5个小网格,实行驻村民警包村捆绑、驻村辅警、村干部包组捆绑“两级捆绑”,全面落实禁毒责任制;对涉毒人员实行建档管理,对吸毒人员落实帮控措施,全面实施跟踪帮教;加大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和“五见”“六进”建设,加大防范硬件投入;积极推进“无毒村”创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现村内毒情得到明显扭转。该村目前正在努力摘掉“涉毒重点村”的帽子。
隆江镇委副书记詹鸿飞告诉记者,“自打击涉毒活动专项工作开展以来,有四方面的体会:经过打击,毒品交易价格从每公斤2万元陡升至10余万元,涉毒活动明显减少;社会治安、刑事犯罪问题明显改观,村民可以夜不闭户,这是禁毒活动的意外收获;基层党政干部对禁毒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对禁毒工作充满激情;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对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甚至主动参与,在禁毒工作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禁毒走进村内图书馆
知识改变命运。在禁毒工作中,禁毒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也是必不可缺。在惠来县岐石镇览表村,为了普及禁毒知识、强化禁毒教育,扩展禁毒宣传渠道,该村利用原有村内图书室和志愿者,为吸毒人员及村内留守儿童、妇女提供服务,让禁毒教育走进图书室。
早年览表村曾一度毒品泛滥、治安问题异常突出,仅2014年,该村就出现了5宗制毒案件和2宗贩毒案件,严峻的毒品问题,严重摧毁着群众的安全感。
岐石镇委副书记林坤镇对记者表示,近年来,览表村在县镇两级的指导下,坚持严厉打击涉毒活动,同时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一手抓毒品预防教育,一手抓乡村振兴发展,因地制宜打造了两个禁毒宣传文化阵地。
据了解,该村投入140万元建设了集文化休闲、运动健身、宣传教育于一体的文化广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禁毒主题宣传活动,并打造了长300米的禁毒长廊,集中展示禁毒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及宣传标语,对村民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教育作用。同时该村还投资增设览表图书室,购置了一批禁毒知识读本,供村民免费借阅。
览表图书室创建者吴利珠曾是北漂社工,深受留守儿童问题的困扰,在北京工作5年后,她想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帮助,毅然决然回村创建览表图书室,为村民提供无偿服务。如今在她团队的努力实践下,览表村留守儿童、妇女的教育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她的行为也感染了更多志愿者积极加入,在惠来县乃至广东省产生深远影响。
据了解,览表图书室创建至今已有5年,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基金会和个人的捐助支持,一度难以为继,近年来,岐石镇政府对其提供帮扶并加大资金的投入,让其得以持续。
吴利珠告诉记者,览表村原有两间图书室,后在政府部门的投资与帮助下增设了一间新的图书室,服务于本村及周边群众。图书室一方面提供书籍阅读服务,通过阅读提升了个人文化素质,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了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同时开设了面向农村妇女的新女子夜校课堂,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普及禁毒知识,将禁毒宣传延伸至家庭,扩大了禁毒宣传教育受众面。
除此之外,览表村还深入推进全民禁毒工程,狠抓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着力开展无毒示范点创建。林坤镇表示,现在该村已成为惠来县禁毒示范村和岐石镇平安无毒示范点,全村先后有103户荣获“无毒家庭”称号,连续5年没有发现制毒窝点和吸毒行为,社会治安持续好转。
“3+N”戒毒康复模式
实施“8·31”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是禁毒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解决毒品问题的治本之策。为了推进这项工程的实施,2015年8月30日,国家禁毒委启动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目前全国各地政府都在贯彻落实该项工程。
近年来,受到毒品多年侵蚀困扰的惠来县,为了解决吸毒人员的戒毒与康复问题,通过购买服务与外部机构合作,共同创立了“3+N”的惠来禁毒模式,即“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县禁毒成员单位”社区戒毒康复的模式。
据了解,作为惠来县社区戒毒康复工程实施的主体机构——天蓝心理服务中心自2017年1月成立以来,积极深入参与全县的戒毒康复工作,除了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外,还走进涉毒人员家庭实施帮扶与关爱,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组建星火志愿者队伍等,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今年10月16日至17日,广东省第二届禁毒社会工作研讨会暨省戒毒康复社会工作专家团队成立大会在茂名举行,天蓝心理服务中心主任许琼珊入选专家团成员,并在会上为全省禁毒民警分享“心理咨询技术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的应用”及惠来在戒毒康复工作方面的特色。
今年10月19日,在国家禁毒办和民政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禁毒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正式召开成立大会,许琼珊代表天蓝心理服务中心参会并荣幸成为理事会的一员。
许琼珊表示,惠来模式有几大特色:第一,搭建“爱心桥梁”,做个案跟进服务,通过生日会、感恩会心理服务小组等形式,和戒毒人员建立起信任与支持的关系;第二,利用政府部门购买的“智能手环”,对戒毒人员进行24小时的定位管理及心率监测等,这是惠来模式最大的亮点;第三,植入“心理咨询”,从个人的认知行为矫正,到家庭动力系统的重新塑造,再到互助支持小组,让戒毒人员感受到正能量的召唤,完善人格,坚定戒毒的决心,大大降低了复吸率;第四,培养“星火志愿者”,让戒毒人员走进社区、学校、戒毒所,身体力行地去实践自己戒毒的决心,同时也带动更多人加入自助戒毒团队小组活动。
在天蓝心理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17名星火志愿者之一的小张。他曾是复吸人员,两次戒毒。第一次从戒毒所出来后,因为家人对他不信任,想投资做生意被拒,他心生绝望,再次吸毒,被父亲发现后亲自把他送到戒毒所。第二次戒毒期间,他见到天蓝中心的社工,经过多次沟通后,他彻底改变了认识,出来后在中心负责人的推荐下,成为星火志愿者。
小张告诉记者,“我做了5年的星火志愿者,虽然每个月1000元的工资,但我很开心,因为在这里工作让我重新找到自信,找回家人的信任,并收获了爱情,组建了有2个孩子的家庭,最重要的是可以把我个人的戒毒经历传递给每个人,通过心与心沟通,感召每个人。”
目前惠来的社区戒毒康复工程仍在持续,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县范围内有效开展,至今共帮扶涉毒家庭168户,帮助450名涉毒人员重返社会。惠来的“3+N”模式,让我们看到禁毒工作的新方式,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加入自我约束、自发组织抵制毒品的本质上的跃进,给了戒毒康复人员更好的选择和重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