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法官胡小霞的无悔人生
胡小霞,河南省郏县法院薛店法庭庭长。扎根基层16年来,胡小霞走遍了辖区4个乡镇263个村庄,办理各类案件2200余件,无一上访。2017年至2019年办理案件738件,结案709件,办结率96.07%。
由于办案质量高、时间短,所办案件呈现出“两高两低一多一少”,即调撤率高、服判息诉率高、上诉率低、强制执行率低、当场履行多、进入执行程序少的特点,受到了法院领导和辖区群众的一致认可。
基层法庭是法院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向农村,密切联系群众,受理的多是家庭婚姻、宅基地、土地等纠纷,案件虽不大,却琐碎繁杂。胡小霞常常把一个个看似“鸡毛蒜皮”的“小”案件,当成是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去办,吃在庭里、干在庭里,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群众来了就是上班,走了才算是下班。
作为基层法庭的带头人,胡小霞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用真心换取理解,用成效赢得赞誉,用坚守获得认可。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三等功”“河南省优秀人民法庭法官”“和谐巾帼调解标兵”“鹰城巾帼建功法官”“三八红旗手”等数十项荣誉。薛店法庭也先后被评为十星级人民法庭、优秀政法单位,并连续3年被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优秀人民法庭。2017年1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人民法庭研究基地”,2019年2月,被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三等功”。
忙调解,重沟通
离婚案件、赡养案件、债务案件,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在法庭工作的十几年间,胡小霞忙调解,重沟通,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解决群众最忧最盼最急的问题,去年所审理的20起赡养案件,全部以调解、撤诉的形式结案。
2017年7月20日,薛店法庭受理一起赡养案件,原告刘某2008年突发脑梗塞,经治疗后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刘某患病后,其妻多次诉求离婚。在无果情况下,带着儿子悄悄离开刘家,逼迫已经80多岁的父母照顾一级残疾的刘某衣食住行。不得已的情况下,他起诉了妻儿。
接到此案后,胡庭长和其他法官三次到刘某家中了解情况,尽最大努力做其妻儿的思想工作。考虑到刘某行动不便,决定在刘家开庭审理。村里的群众听说把法庭搬到了刘某家,纷纷前来旁听。
开庭前,胡小霞带着大米和植物油来到原告刘某家,刘某的父母见到法官带着礼品到来,当场给她跪下,看得在场的群众也是热泪盈眶。庭审结束后,她分头做了1个多小时的调解工作,终于说服刘某之子。
案件的成功调解,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周边的群众也受到了教育。在随后的回访中,胡小霞了解到刘某已搬到儿子的住所,其子对刘某悉心照顾。看着他们的生活趋于安定,胡小霞由衷地说,我甘愿做他们心锁的钥匙,帮他们推开门,迎来春日暖阳。
基层法庭工作,每天接触最多的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胡小霞在处理这些案件时,会从各方面考虑当事人的心理,同他们拉家常,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法理、人情、理解、尊重的调解方式,化解双方的矛盾。说到动情处,胡小霞常常递一张纸巾,端一杯茶水,并因此赢得了闺女、姨、大姐、妹子的亲切称呼。
审理案件中,胡小霞始终将“调解优先”原则贯穿到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积极探索调解结案的新思路,本着“能调则调,多调少判,案结事了”的原则,探索和建立起庭前、庭中、庭后调解的立体构架,最大限度地确保案结事了。同时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抓住矛盾实质,进行调解。离婚案件把握“感情”这一主线,就“和不和”“离不离”“怎么离”进行调解;赡养案件围绕“养活”这一中心,就“怎么养”“如何养”“何时养”进行调解;债务案件围绕“偿付”这一本质,就“还多少”“如何还”“何时还”进行调解。3年来共调解案件361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方便百姓,服务群众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为方便老百姓,让辖区群众享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胡小霞和薛店法庭倡导法庭工作要紧紧围绕“让公正深入人心、让法律进村入户、让法庭走近群众”的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了“午间法庭”和“巡回法庭”机制,解决群众因外出务工、年老体弱不能参加诉讼的问题。为了使矛盾尽快解决,薛店的同志们经常利用中午和下班时间到当事人的家中做工作,化解了怨气,赢得了民心。
唯一一次收礼
“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多年的法官生涯使胡小霞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无愧于法官这一神圣职业,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法官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金钱买不到的。在她的带领下,法庭的干警坚持正本清廉,严守办案纪律。近年来,所办案件无一错案,真正践行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
今年3月的一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妈步行走了两小时的山路,辗转坐车,拎着一袋核桃来看胡小霞。胡小霞说:“大妈,您今个咋来了,是不是孩子们又不兑生活费了,我给他们打电话去。”大妈拉拉胡小霞说:“闺女不用了,孩子们现在每月准时都把钱寄到家里,还经常给我打电话。为了我的事,你来回几趟跑那么远的路。这不,今年家里的核桃熟了,说啥也得给你送点吃。”胡小霞激动地握着大妈的手说:“大妈,您言重了,只要孩子们能养活你,我就放心了。”大妈说,这核桃是早上四五点钟起床,从自家树上摘下一路背过来的。胡小霞不忍心让老人再把核桃背回去,于是就收下了核桃,并偷偷地往老人口袋里塞了200块钱。这是胡小霞唯一一次收下的礼物。
作为一名法官,胡小霞始终牢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在基层法庭用16年的坚守,践行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