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祁静: “被使唤是一种信任”

  走进北京绿色家园社区,提到奥运村派出所民警祁静,居民们都说她是小太阳,能发光发热的警花。兼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后,祁静从独角戏唱大戏,从治理参与者变成带头推动者,实现了警社联动、警民互通,优势互补。

不给面子不收票子

  “媒体村坐落在绿色家园社区,0.8平方公里的面积共有89栋楼房,商住混居,小型公司1200余家,商铺200余家,日均人流量超3万。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媒体村的名声及其黄金地理位置,使得社区很多业主将房屋出租给小型公司,随之而来的是租客频繁更换、安全消防隐患多、治理难度大等问题,这对于刚接手社区工作的祁静来说是个考验。

  出生于军人世家的她,从小养成了不放弃、不退缩的性格。接管社区后,祁静带领流管员开始逐楼、逐门、逐户、逐人走访,按照一楼一册、一户一册、一单位一册的标准,建立基础信息台账。慢慢地,她发现小区楼房极易产生多合一场所,消防隐患突出。

  爱钻研的她结合“321”消防工作法,借鉴中医望闻问切,针对社区实际,总结出听查宣谈罚训六步工作法,即面对面听反映、全面重点结合查、安全防范时时宣、亲和约谈晓之理、依法依规罚促改、培训演练提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战演练和发动群防群治力量,虽取得一些成效,但推进过程中难免会碰壁。

  社区里有一个小卖部,消防问题严重,老板屡改屡犯。祁静要依法罚款,老板抱着花钱了事的心态给她塞钱:祁警官,您高抬贵手,我这事就过去啦。

  “你有这个钱,为什么不花在整改上?我教你怎么做,隐患没了,一劳永逸。祁静说。

  老板听后,觉得这话有理也服气。社区里这样的居民不少,用祁静的话说,很多人都是跟她出了交情。

  为了筑牢防火墙,她与社区党委商量,牵动消防、城建等部门会商联动,在每个小区、重点商市场等地点建立12微型消防站,配备消防物品六套,并联络城建部门组织物业保安开展微型消防站值守执勤,成立每组5人的24小时应急处置小组。同时,消防部门定期组织物业、重点单位和公司安全员开展现场处置演练、火灾处置大比武、防火知识科普等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有一次,社区一位78岁居民家的厨房,由于抽油烟机没及时清洗,做饭时烟道着火,物业中控室接到烟雾报警后,就近保安迅速赶到现场先期处置,同时微型消防站应急处置小组携带消防防护装备赶到着火点,在消防员到达前成功处置火情,做到“1分钟发现、3分钟处置,发挥了微型消防站灭小、灭早、灭初期的作用。

  在绿色家园社区,祁静用六步工作法”“微型消防站筑起了红色生命环

化解居民合理诉求

  “只有来到群众身边,才能将各种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把群众工作做到点上。祁静说。

  辖区公司商铺基数大、流动性强,尤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嫌招工诈骗的公司,打擦边球、钻法律空子,治理难度大。为此,她学习相关法律,但仅凭公安机关一家单打独斗,难以从根源解决问题。

  今年4月,祁静入户检查时,远远听见一女士与人争执。原来,有家公司以介绍酒店保洁员工作为由,收取对方100元押金,后又不按当初承诺介绍工作,还找各种借口不退押金。了解情况后,祁静发现该公司违反《劳动法》,涉嫌违法收取劳动者费用。于是,她向社区书记汇报,牵动工商所和劳动监察队开展联合执法,为20余名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元。

  兼任副书记以来,祁静依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联合安监、工商、劳动监察、城管、消防等部门联合执法,截至目前,诈骗类、扰序类等案件均下降为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在她看来,群众利益无小事,被使唤是一种信任。今年6月,杨女士到警务室找到祁静诉苦:我家隔壁开了一家培训机构,每天人来人往,吵得我苦不堪言,跟对方沟通,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祁静听完耐心安抚,随即会同社区书记联合工商所对这家机构开展检查。由于不符合经营条件,依法进行清整,这家机构搬离了居民楼。门口清净了,杨女士也舒心了,还给祁静送来锦旗:群众暖心人,人民好警察

  今年5月,一名精神障碍患者的父母一筹莫展地找到她,女儿出院后一直按时吃药,病情稳定,谁知这几天又情绪激动。两位老人被闹得心力交瘁。

  祁静和社区书记沟通,联系卫健委、社区医生来到老人家。原来,女孩想通过交朋友缓解内心的孤独,于是,她建立一个三人微信群,随时和女孩沟通问题、疏导情绪。有一次,知道女孩喜欢做饭,但父母总是不允许,为防止消防安全隐患,她给老人家里安装了烟雾报警器。看着情绪稳定的女儿,两位老人逢人就夸祁静。

  作为社区民警,她坚持将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不上交,化解居民合理诉求。

打通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作为军转干部,在部队带过兵的祁静,工作起来雷厉风行。警务室有5个流管员、1个文职,她还建立了四小工作机制,即将警务室、社区大事小情记录下来,形成一本警务室小史记;在警务室墙上贴一张自制的工作挂历,把各项工作完成时间表和路线图做成小手账贴到挂历上时时提醒、时时销账;将日常工作中的廉洁小事和服务群众的好人好事做成小红榜,鼓励大家学做身边榜样;对近期工作情况总结,每个人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提升完善,即小民主生活会。通过四小工作机制,祁静带领的流管员、文职成为社区的安防力量。

  但相较于复杂的社区情况,安防力量还远远不够。社区共有9个小区、9家物业,300余名保安,祁静想建立联勤联动机制,打造一支专业安防力量。于是,在与社区党委沟通后,她为物业、保安配发小手台和肩闪,第一时间通报社区警情发案。

  有一次,凌晨2点,保安巡逻时发现一家快递公司开着门、亮着灯,进去查看时一名男子慌慌张张从窗户逃走。保安一边追一边通过手台上报,祁静接到通知后,立即向所内汇报,附近巡逻民警迅速前去处置,成功将嫌疑人控制。

  此外,祁静再次升级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动员楼门长和治保积极分子佩戴小红帽、红袖标,投入社区联防工作。

  同时依托邻家邻和谐社区治理模式,她拓展组建包括环保队、柔力球队、花棍队、舞蹈队等在内的13支队伍,由退休老党员担任队长,既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又形成群众自治良性互动。

  她利用社区党员双报到群,动员群内92名党员积极参加治安巡逻、流动宣传角宣讲等党员活动,党员代表纷纷戴上党徽、红袖标走上街面,在群里依次报告哨位

  针对社区老党员人数较多的实际,祁静联合社区党委,动员退休老党员,成立一支80人的治安巡逻队,5人一组佩戴小红帽、红袖标,晚间在社区重点路段开展义务巡逻,打通党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