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 为民司法

从事司法行政工作20年,她以敢于担当的精神,狠抓业务开拓,以作为争地位,心系百姓,为民司法,留下了一串串热心为民的深深足迹,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司法行政战线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记北京市丰台区司法局西罗园司法所所长张毅林

本社记者 张晓娜

通讯员 裴莹莹

普法不能是灌输,不能是强制,我们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让普法润物细无声,渗入群众生活的每一天。这是北京市丰台区司法局西罗园司法所所长张毅林常说的话。

司法所属于基层一线,工作千头万绪,人少事多。

为此,张毅林常思常想,工作中,她巧抓焦点,灵活有效地满足群众各种法治需求。在七五普法过程中,张毅林不断推陈出新,在辖区悄然掀起一股居民学法的热潮,让学法少了一份枯燥,多了一份快乐。

心系司法 巧拨千斤为民事

多年来,张毅林一直保持着司法职业的开拓性精神。在同事眼中,她是巧思妙想的剔透人,有干劲,更有思想。尤其是在老年人的法治服务和对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中,更是针对时下热点,创新普法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事实上,随着老年人的比例增加,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现象日趋明显,老年人赡养、监护等纠纷和投资理财欺诈等案件频发,特别是涉众型经济诈骗案件,形式隐蔽、手段多样、追责困难,让许多老年人深受其害。

急老年人之所急,张毅林通过多方努力与致诚公益律师团队(北京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率先推出了深度法治服务的老年人精准法治防护网项目。该项目依靠根植于社区的法治保健员队伍,让西罗园街道辖区近两万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法律服务,有效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该项目还设立了三级防护体系,基本上能实现1法治保健员定向服务15名老人。经过法律培训上岗的法治保健员与老年人结对,借助分楼包片熟悉老年人的优势,一方面为法律知识代言,普及法律知识;另一方面为社区老年人代言,填写法治入户工作簿,及时反馈老年人遇到的问题及法治需求,将法律援助服务、法治宣传教育、矛盾纠纷的排查与化解工作延伸到门栋、家庭等社会最小的单元。项目最终实现普法、调解、维权一条龙式精细化的法治服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针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张毅林积极致力于摆脱普通授课的灌输模式,她推动开展了多样性、别出心裁的青少年快乐学法系列活动,把社区、家庭、学校联合编织普法教育网络,鼓励未成年人开展积极思考的主动学习和自我教育模式。

最美普法童声活动中,张毅林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面对面辅导学生们的节目,与学校老师们一起排编、导演了30余部高质量的法治作品。丰台普法公众号在线上对西罗园街道最美普法童声的作品也进行了推广展播,至推广期结束,有52690人访问,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

在七彩法律援助文化周活动里,张毅林吸纳社区、家庭、学校三方参与,设置了快乐学法情景表演赛”“学法趣味寻宝活动法律援助知识竞猜等多个主题。她坚持融趣味性、娱乐性、竞赛性于一体,通过法治理念的传导、法治文化的感染、法治氛围的营造传播法律知识、培育法治理念,逐渐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和公民意识,自觉形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促成法律知识的内化和法律思维的完善。

心系百姓 调处纠纷解民忧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说起人民调解,张毅林有说不完的话。他说自己在基层工作,深知群众利益无小事。为群众服务,就是要从解决群众的小事办起,真心实意地办,一件一件地办好。只有做好民生诉求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按时排查化解,问题就会一个个减少,矛盾就会一个个化解,干群关系就会越来越融洽。

西罗园司法所共有17个社区,每个社区设人民调解主任1名,人民调解委员9名,兼职人民调解员10-50名。为了不断开创调解新局面,张毅林狠抓调委会建设,她充分调动基层调解员的积极性,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让每一名人民调解员成为依法、及时、妥善处置辖区群众各类矛盾纠纷的消防员

此外,张毅林还一直狠抓调解流程规范化,坚持遵循公正公平公开 合情合理合法原则,灵活采取背靠背做思想工作”“面对面做法治宣传的调解策略,逐一落实纠纷受理登记、调查取证、组织调解、达成协议、检查回访等规定程序,狠抓基层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在她的努力下,西罗园地区调解工作队伍素质不断强化,有北京市规范化调委会5个,有多名辖区闻名的明星调解员,业务素质被大家认可。西罗园二区的调解主任获得了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奖章,洋桥联合调解室的专职调解员获得北京市人民调解能手称号,被评为北京市人民调解先进个人,并获评全国优秀调解员,同时洋桥联合调解室被评为丰台区优秀家庭矛盾调解团。丰台区西罗园街道角门东里二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荣誉面前,张毅林没有止步,她每年多次走访社区调解委员会和治安调解室,亲自调解重点纠纷,针对群众的调解新需求,开拓出新的调解方式,将常规调解变为精准化解。精准体系,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的人民调解组织网格,目前建有社区调委会17个、治安联合调解室2个、个人明星调解室1个;精准培训,采取分级、分层,分季节、分重点时段等精准培训班;精准方式,引进调解员+专业律师+熟人法治志愿者方式,根据纠纷案件的情况,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让熟悉本地情况的律师或者熟悉纠纷当事人的法治志愿者参与到人民调解工作中,使调解工作在法与情中找到平衡点,在法律的框架内用情理去调和矛盾,实现精准调解

2017年以来,基层调解员共受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830件,成功调解818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6%

情系安危 强化履职助民安

做社区矫正工作,接触形形色色的服刑人员,承担着从安保维稳、矛盾化解到协助求职就业、心理疏导等各种任务和压力,这对社区矫正工作者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要感谢张所长,我什么亲人都没有了,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是你们帮助我走向新生,让我重新有信心去好好生活!社区服刑人员郭某解除矫正时,含泪对张毅林说。

不过,郭某初次来西罗园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时却不是这样的情景。那时,情绪激动的他在司法所里大喊大叫:他们两个人用完我了,卸磨杀驴,我要跟他们同归于尽!

事情是这样的,郭某离异之后,同带着一个儿子的刘某结婚,在与刘某10余年的这段婚姻里,郭某的工资都上交、对刘某的儿子也尽心抚养,郭某认为自己付出了全部,没想到,自己年纪大了之后,身体有病,也不能再工作,刘某却提出要跟他离婚,情急之下,郭某将刘某打伤。结果,因为故意伤害,郭某被判处缓刑一年,在西罗园司法所接受矫正。由于郭某没有亲属监督,又心有怨气,管理难度较大。到了西罗园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时,郭某内心始终想不通,觉得自己离婚之后变得一无所有,没有钱、没有住处,又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生活没有任何希望,也不想活了,他想与妻子同归于尽,于是出现了前文的一幕。

针对郭某的问题,张毅林与狱警多次去居委会了解情况,与郭某反复谈心,还去他租住的大兴区村里家访。在这期间,又多次奔波,调解郭某与房东之间的矛盾,最终实现了郭某踏实居住的状态。张毅林与狱警针对郭某制定具体的矫正方案,一方面将法律政策宣传到位,定期电话沟通、上门家访,了解他的内心动态;另一方面温情关怀,为郭某申请了生活救助,在春节来临前,为郭某送去米面油等节日慰问品。

不放弃,不抱怨,不怕困难,通过一次次的谈话,一次次的关心,一次次的家访,郭某终于放下心防,打开冰冻已久的内心,开始信任张毅林、信任司法所,并顺利接受社区矫正,走向新生。

像郭某这样的社区服刑人员还有很多,张毅林说社区矫正工作中需要及时调整心态,她坚持要求自己放下情绪,注入情感,做到严格执法、宽严相济、倾尽所能、帮扶关爱,维护社区的和谐稳定。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多年来,作为守护辖区平安的一员,张毅林始终对每位来访者做到四个一,即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张笑脸、一腔热情。基层司法工作异常艰辛,但是有了群众的信任,看到为他们解决了难题,张毅林觉得她所有的奉献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