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营商环境 福建省司法行政机关在行动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通讯员沈海生) 今年以来,为全力助推营商环境改善提升,福建省司法厅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市场主体最困扰、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立足本职抓落实,发挥职能强服务,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在改作风优环境上持续发力。全省各地司法行政机关积极策应、步调一致,紧贴中心、服务大局,有效整合司法行政职能和法律服务资源,多举措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把脉问诊” 关注民企需求 福建省司法厅联合省工商联主动走访省中小企业商会,深入了解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提出相应的工作计划措施,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和工商联、商会采取联合发文、开展座谈等多种方式,深化服务民营企业工作。 福州市司法局开展律师“大走访”活动,组织全市律师深入50多家企业开展定向走访,了解企业的法律需求。同时,开展《公司法》《劳动法》《担保法》《商标法》《知识产权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南平市制定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八条措施,签署律师对接服务中小企业备忘录,发动律师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进行“一对一”专题法律服务;漳州市司法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均组织律师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讨论、咨询问答等形式做好民营企业服务工作。 跟紧贴近 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 为保障自贸试验区建设,厦门市司法局靠前提供综合法律服务。这些综合法律服务包括: 整合律师、公证、调解资源,在自贸片区设立综合法律服务窗口,累计组织500余人次律师为片区企业提供民商事纠纷调解、释法答疑、诉讼事务办理等法律服务,选派8名公证人员常驻窗口受理公证业务3438件。 精准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引导两家律师事务所进驻自贸片区,研发金融、知识产权、物流、国际贸易、海关、供应链等领域的专业法律服务,并成立专门的海关、知识产权团队,承办了一批有影响的案件。 创新提供涉台法律服务,推动全省首个落户自贸试验区台湾律师事务所进驻厦门片区,接受当事人或者大陆律师事务所的委托,办理台湾地区法律事务。 设立全国首家大陆与台湾地区律师事务所联营办公室,办理大陆以及台湾法律事务,或者合作办理跨境和国际法律事务。 “出谋献计” 强化法治体检成果应用 福建省司法厅及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及时帮助企业防范处置法律风险,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要,引导律师通过上门走访、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精准法治体检,研判各类风险,提出及时防范处置建议意见,帮助企业解决法律问题。 积极发挥律师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的专业优势,为民营企业提供律师调解服务、代理诉讼仲裁案件、提出法律意见等,帮助解决法律问题,化解矛盾。各地律师服务团队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健全完善公司管理,健全决策审查、利益分配、职工权益维护等工作机制,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堵塞管理漏洞,消除法律风险,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广泛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保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研讨,对民营企业常见的股权纠纷、合同违约、债权追索、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对外担保等领域的法律问题,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服务工作指引。各律师服务团队通过举办讲座、座谈研讨、以案释法等形式,帮助经营管理人员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合规发展能力。 营造声势 强化法治宣传力度 为强化法治宣传力度,福建省市县三级司法行政机关主动邀请地方主流媒体关注、报道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进展,并在各类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立专栏专版,及时跟踪报道有关情况,不断扩大专项活动影响力,为活动营造有力声势和良好氛围。 漳州市大力开展营商最佳环境法律服务宣传,强化专项行动督查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服务营商环境。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开展法律进企业(市场、园区等)专项活动100多场次,新建开发区(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8个,新建开发区(园区)调委会10个,同时,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走下去开展法律帮扶小微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