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打造社区矫正“四方联动”天网

□本社记者 孙英哲

社区矫正作为针对管制、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开展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与监狱监禁矫正共同构成了我国刑罚执行活动的一体两翼。实践中,由于顶层设计滞后,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实施,同为责任部门的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参与水平参差不齐,社区服刑人员漏管、脱管、应收监未收监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了国家刑罚执行活动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此,在山东省济南市委政法委领导下,济南市司法局围绕问题抓源头整治,通过制度设计和流程再造,积极推动社区矫正法、检、公、司“四方联动”,避免了因衔接不畅造成的脱管漏管问题,执法力度和严肃性进一步增强。在719日召开的全国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上,该市作为全国社区矫正领域唯一单位,作了经验交流。目前,该市年管控社区服刑人员近6000人,社区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不足0.1%

触犯红线坚决收监

收监执行历来是刑罚执行工作的重点,于社区矫正工作而言,更是肩负着底线威慑的重要意义。关于收监执行工作,仅在《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中规定“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者看守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语焉不详,客观造成了实践中的各种掣肘、推诿、低效率,司法行政机关有责无权收不动,公安机关有权无责不积极,看守所、监狱偶发拒收问题,严重损害了社区矫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有鉴于此,济南市司法局积极推进法检公司在收监执行上的联动配合,四部门都将社区矫正放到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局观念、主动意识明显增强,“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触犯红线坚决收监,决不容许罪犯逍遥法外”成为共识。2019年上半年,济南市四部门联合对8名在逃原社区服刑人员完成收监,基本杜绝了对应收监社区服刑人员找不到、抓不着、收不了的问题,有效震慑了罪犯,维护了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成为该市“四方联动”经验的一大亮点。近日,通过法、检、公、司联动,济南平阴县便顺利完成了该市首例跨市送监执行案例。

全面强化收监执行工作,只是济南市社区矫正“四方联动”的一个缩影。法、检、公、司虽同为政法部门,但职能定位不同、工作重点各异,如何有效整合部门力量,在社区矫正执法上拧成一股绳,是济南市司法局一直在思考并着力推动解决的问题。

执法衔接制度化

在济南,市县两级均建立了作为党委议事机构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吸纳法检公司,民政、人社、财政等13家单位为成员。为确保领导小组有效发挥作用,济南市制定了《济南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基础上,创新成员单位联络员制度,确保了议事有去处、联络有专人。迄今,通过联席会议和联络员机制,济南市累计解决社区矫正重大敏感案件110余件,切实将隐患消除在了萌芽状态。作为有着16个县级行政单位(含4个功能区)的省会城市,如何解决区县间尤其是不同区县不同部门间的社区矫正沟通衔接问题,是摆在济南市司法局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济南市司法局创新区县社区矫正领导小组间的横向交流机制,通过专案交流、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了跨区跨部门人员交付、收监执行等衔接难点问题。为保障执法衔接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近年来,济南市法、检、公、司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国省会城市首家制定《济南市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衔接配合管理细则(试行)》,检司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协调配合的意见》,从细节上落实了责任,定期组织开展业务骨干社区矫正联合执法培训,增强了对制度规范的学习掌握水平,防止了推诿扯皮等问题。在刚刚结束的一期联合执法培训班上,来自基层法院刑庭的一名法官感慨:“这样的政策和培训真的越多越好,大家能坐下来一起学习,认识认识、沟通沟通,好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事后监督变全程规范

在济南,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检察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上的职责定位,已经从原来的结果监督变成现在的程序规范、防患于未然,社区矫正工作的检司关系,已经从传统监督与被监督的对立关系变成了现在的协同配合关系。2017年,济南市检察院、济南市司法局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正式明确了检司协调配合“十大机制”,在市县镇三级全部建立社区矫正检察官联络室,并基于网络平台建立了远程视频督查系统,实现了事后监督向全程规范的转变,更加重视检察机关对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的全领域监督,进一步丰富了检察机关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内涵。2018年,济南市社区矫正工作收到检察机关纠正问题通知书数量同比下降49.6%,为全省最低。一名来自济南基层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科的同志曾笑称,“现在对社区矫正的监督越来越考验水平了。”在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基础上,济南市更加重视发挥领导小组的督查作用,在全国率先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联合执法督查机制,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组成督查组,对法检公司四系统履行社区矫正职责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市县两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均建立了社区矫正专责部门,市司法局组建了市社区矫正支队,区县司法局组建了大队、中队,明确了责任主体。目前在不间断开展小范围检查基础上,济南市已组织开展大范围督查3,发现整改典型问题30余项。通过联合执法督查,各部门的配合意识和履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如济阳县法院,不仅给执行地司法局、检察院和公安局送达文书,同时还给罪犯户籍地公安局和检察院寄送文书,以方便两地进行重点人口管控。“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只要能减少一分安全隐患,苦点累点,我们无怨无悔。”刑庭法官们如是说。

智慧监督严字当头

济南市槐荫区社区服刑人员张某周末晚上驾车打算跟朋友到黄河对岸的德州齐河吃饭,车刚开上黄河大桥,其手腕上的电子腕带便强烈振动起来,并发来提醒短信“你已越界,请立即返回居住地!”与此同时,槐荫区司法局振兴街司法所所长蒋爱娟的社区矫正监管终端上也传来越界告警信息,蒋所长当即联系该社区服刑人员,责令其立即返回,张某随即掉头返回,并向蒋所长进行了深刻的检讨。类似案例只是济南市智慧矫正建设的一个缩影,为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力度,济南市司法局近年来大力推进智慧矫正建设,建立了全市社区矫正监管指挥系统。济南市法检公司四部门联合制定了《济南市社区矫正监管指挥系统实施细则(试行)》,全面应用基于北斗技术的电子腕带和“在矫通”设备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电子定位监管,定位精度由手机定位的100米提升至10米,实现了“7+24”全时段监管。为进一步提高衔接效率,由政法委牵头,整合法检公司四部门信息系统资源,搭建了社区服刑人员信息交换和联合管控平台,实现了四部门间及市县镇(街)三级间数据畅通对接,逐步解决了部门间信息孤岛问题。同时,联合公安机关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双管”机制,实现了司法行政机关电子定位监管与“天网”系统的有效对接,初步形成了网上办案、网上监管、网上监督的“三网”工作模式。

严管是矫正回归的基础,目前,《社区矫正法》已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初次审议,正式出台可期,矫正的刑罚执行属性必将更加明确,执行机制和力度必将更加强化,“严”字必将是常态。济南市法检公司紧紧围绕社区矫正惩罚犯罪、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属性,联动配合共同发力,用实际行动让公平正义之光遍洒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