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非典型”县级人大常委会
——一个西部贫困县的人大机关工作扫描
对口帮扶、监督脱贫攻坚工作、依法决定县域重大事项、开展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参与上级立法调研活动等,构成了西部贫困县陕西镇巴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常态。
“2018年,实现两个村(社区)脱贫退出,今年对口帮扶的贫困村要全部摘帽。”见到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忠福当天,他刚下乡调研一个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贫困村归来。见面开口第一句话就是“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很重”。
镇巴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红四方面军曾在此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但由于交通不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仍有93个贫困村1.72万人未脱贫。
镇巴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黄飞说,自2016年镇巴县人大机关对口帮扶该县小洋镇木桥社区以来,他们先后走访村民1000多人次,召集村、组干部和村民座谈10余次,精准识别贫困户132户333人。截至2018年底,他们包联的该社区已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镇巴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对口帮扶的社区已脱贫“摘帽”,马忠福为何还强调“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很重”?这或许从今年该县加开的一次人大常委会可以看出端倪——面对93个贫困村、10个深度贫困村,该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基层调研后,于今年3月加开常委会会议进行专题研究。
把脉问诊脱贫攻坚
“这是一次把脉问诊找穷根的会议。”
镇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良苹说,该县人大常委会领导针对今年全县的脱贫摘帽任务,深入10个深度贫困村和部分已摘帽的贫困村调研、视察发现,多数贫困户居住偏远,许多人出门需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遂建议加快易地搬迁进度,全力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但易地搬迁,既要找到新的适合居住地,又要保障他们的生活来源。最终,许多人大代表建议,深入走访贫困户,为其‘量身’制定脱贫计划。”马忠福说,深入调研还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病致贫户数人数分别占全县贫困户、贫困人口总数的39.6%和35.1%,遂开启了健康扶贫计划,对所有贫困人口实行“2+2+1”模式签约服务。
“在脱贫攻坚中,我们依法履职尽责,贡献人大的力量。”马忠福说,镇巴县人大常委会坚持“脱贫工作推进到哪里、人大监督就跟进到哪里”,2016年组成视察组对全县20个镇(办)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视察,审议了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
除脱贫攻坚监督外,镇巴县人大常委会还在2018年11月23日,按照《陕西省贫困退出工作实施细则》规定,经民主评议、核实认定、镇(办)公示、县级核查、市级抽查,在镇巴县政府批复29个贫困村脱贫退出中履职尽责、积极作为。
此外,镇巴人大常委会还积极发挥代表作用,坚持把“人大代表走访选民活动”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动员人大代表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据统计,镇巴县人大常委会共发动26名汉中市人大代表,701名县、镇人大代表与334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脱贫。
同时,他们鼓励人大代表参与帮扶脱贫。如镇巴县人大代表黄义玲主动为该县小洋镇6所学校捐赠9台价值2万余元的热水器,解决了该镇700多名师生饮水问题;汉中市人大代表吴琼,以“合作社+贫困户+基地”为发展模式,吸纳193户贫困户养殖母牛226头等。
镇巴县人大常委会机关领导干部更是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深入一线助推脱贫攻坚。据黄飞介绍,该县人大常委会5名领导共包联5个镇,包抓7个贫困村,5个非贫困村,先后争取协调、整合项目资金3000万元,解决贫困群众出行、安全饮水、照明等问题;协助为帮扶村建了社区广场、社区办公楼及标准化卫生室等。
另外,镇巴县人大常委会机关19名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定点结对帮扶70户贫困户,协助85户贫困户易地搬迁,使贫困户彻底挪出了“穷窝”,住进了楼房。
依法决定重大事项
“今年上半年,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4次,主任会议6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调研12次,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专题工作报告14个。”2019年7月1日,马忠福在镇巴县人大常委会今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中如是报告。黄飞说,这是县级人大常委会的一般工作状态。
这4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其中有一次正是今年3月,镇巴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审议行业部门脱贫攻坚工作的会议。黄飞说,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今年镇巴县人大还专门审议了全县“十三五”收入增幅调整议案,将全县生产总值增速下调1%,将地方财政收入增速下调5%,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调2%,将居民年收入由23430元下调到20800元。
今年上半年,鉴于全县脱贫攻坚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推进中的资金需求迫切,镇巴县人大还批准了县政府关于《国家开发银行支持镇巴县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本息纳入财政预算的议案》,并建议政府严格贷款使用办法,确保专款专用,按期偿还贷款本息。
但“脱贫攻坚”并不是镇巴县人大常委会的唯一工作。据黄飞介绍,今年上半年镇巴县人大常委会还强化对全口径预算编制监督,听取了县政府关于2018年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审查批准了镇巴县2019年新增政府债券预算调整(草案)。
在2018年的工作中,镇巴县人大常委会还结合新预算法就镇巴县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县政府制定了《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了预决算公开、政府债务管理以及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多个规范性文件,使其项目申报更符合实际及规定。
马良苹说,去年8月28日召开的镇巴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大家听取和审议了镇巴县政府关于《镇巴县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将镇巴县城规划面积由5平方公里提高到1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设置由5万人提高到10万人;还批准了该县第一个旅游发展规划《镇巴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使其发展由资源型向文化旅游型转变。
同时,镇巴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加大环保、安全生产、普法等专项监督,敦促县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和陕西省环保督促问题整改,建议县政府将全县公墓建设纳入集镇总体规划,对县政府报备的冬季防火、烟花燃放等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并提出了具体审查意见。
在立法方面,镇巴县人大常委会在2018年的工作中,积极配合陕西省、汉中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义务教育法实施、《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立法等10余项工作进行了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并结合该县实际广泛征求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有的意见建议也被采纳。
联系代表强化自身
“县级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权利意识相对薄弱。”黄飞说,镇巴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包含5名领导共31人,在编人员25人,公益性岗位3人,政府购买服务3人,加上脱贫攻坚、接待群众信访等任务、人手严重不足,但他们一直积极联系代表、服务代表。
马忠福说,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镇巴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广泛听取基层代表意见建议。2018年共收到代表建议86条,今年新增8条达94条。
“我们一直重视提升代表履职能力。”马忠福说,去年镇巴县人大机关组织27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县人大代表多次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根据省、市人大安排先后前往西安、北京、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培训基地,就人大代表履职及专项业务等进行深入交流、学习。
马良苹说,镇巴县人大常委会去年先后组织30余名县人大代表列席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80余名县人大代表参加县人大执法检查、工作视察、专题调研等活动。
黄飞说,在议事规则方面,镇巴人大常委会也做了重大改进。2018年,镇巴县人大确定了5件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建议,并一改过去“答复满意”的传统,敦促相关部门与人大代表面对面沟通,由“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
在机关规范化建设方面,镇巴县人大常委会严格执行《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关于进一步改进会风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的若干规定》《镇巴县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规定》等10个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机关管理进一步规范,服务和保障水平也不断提升。
“勤指导,有效提升了镇(办)人大水平”。马忠福说,过去由于历史原因,镇巴县人大主席履职能力相对较弱,发现该问题后,镇巴县人大常委会尤其注重加强对其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坚持邀请镇巴县人大主席列席常委会制度,通过以会代训方式提高了镇巴县人大主席的履职能力。
但黄飞说,镇巴人大常委会工作人员目前任务重、压力大,现有编制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
马良苹认为,镇巴县人大机关现有人员机构基本合理,既有“60后”“70后”,也有“80后”“90后”,“80后”是工作主力。
但曾主持过县委政法委工作的马忠福表示,县级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的法治水平有待提高,而人大的监督效果评估标准也很难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