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法之界,思无疆”的诗性正义
该丛书旨在追求“法之界,思无疆”的诗性正义,收录的文章多为当代法律学人的性情文字。它追求思想性、可读性,不收录学术性强、篇幅过长的文章以及缺乏思想深度的随感随评。
“黑骏马法学漫丛”丛书——
□本社记者 李卓谦
自2019年4月“黑骏马法学漫丛”系列丛书第一本正式出版以来,知识产权出版社接连发力,短短4个月又有4本新书上架。这套法学随笔丛书就像一匹“黑马”一样,在属于小众读物的法律类图书中脱颖而出。
近日,“黑骏马法学漫丛”的策划人庞从容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这套丛书旨在追求“法之界,思无疆”的诗性正义,收录的大抵为当代法律学人的性情文字。它从内容到装帧设计及印刷材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用心打磨。庞从容认为,这套书未来将成为知识产权出版社独放异彩的品牌丛书,它也将在法律图书出版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以“黑骏马”培养“黑马”
“黑骏马法学漫丛”得以面世,与庞从容的“随笔情怀”密不可分。2001年左右,庞从容在西北政法大学读研究生,当时有一套法学随笔在校园中广为传阅(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法窗夜雨”丛书)。这让对法律枯燥条文、理性论述有些倦怠的庞从容,如获至宝。法学随笔,这种阅读相对轻松、愉悦的文体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为她日后的编辑职业生涯埋下了一颗种子。
2010年庞从容供职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主要负责法律图书的策划、出版工作。彼时,那一颗埋藏已久的种子开始萌动。当她把想出版一套法学随笔的想法与知名法学家谢晖交流后,得到了其大力支持。谢晖不仅将自己的随笔文集《法林守道》交给庞从容编辑出版,还介绍张海斌、龙大轩等教授加盟丛书出版计划。
在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工作8年间,这套名为“独角札丛”的法学随笔丛书共出版了12本。它在法学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重印率达50%,后来其也成为该社的品牌图书。这些文集,有多本还曾入选多种好书推荐榜单,被列为推荐读物。其中,李晓兵的随笔文集《宪法时间》还在香港出版了中文繁体版。
2018年4月,庞从容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工作,组建了新的团队,但她对法学随笔的出版仍怀有特殊的感情。她前期和主管社领导、副总编王润贵沟通后,得到了其大力支持,于是“黑骏马法学漫丛”孕育而生。
作为策划人,庞从容认为,书名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书之名,龙之睛”。她介绍说,这套丛书之所以取名“黑骏马”,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黑骏马从形象看俊美飘逸,有冲破阻力的力量,有电闪雷鸣般的速度,“这体现在我们丛书LOGO的设计上:一匹线条优美,强健勇猛的黑骏马正在穿越栅栏,势不可挡。它象征着我们的思想天马行空,摆脱桎梏,敢于创新和突破。”
二是希望通过这套丛书培养一批青年学者,期望从中涌现法学界的“黑马”。“我们丛书的整体宣传语是‘法之域,思无疆’。它和黑骏马的形象非常契合。另外,从我们已经出版的文集可以看出,我们每一本书的书名也非常用心。有的书名甚至经过数次更改和修正。”
庞从容说,“黑骏马法学漫丛”的作者组成主要是国内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它不但保证了内容的一定水准,使其能够成为畅销书,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出版这套书的过程中发展和培育了一批作者,和作者成了长期的合作者和真诚的朋友,“这也非常符合当初的构想。”
保证“内”“外”精而美
“黑骏马法学漫丛”从2018年开始策划,目前已经出版了4本,分别是:
辽宁省公安厅警官张宁的《多情的正义》。该书体现了作者10余年来关于法律与宗教、艺术、哲学、政治等交叉问题的思考,带有文学写作者的特点。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王健的《西方法学邂逅中国传统》。该书是作者多年来研习中国近现代法学、探寻西方法学对中国法学发展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章。
上海外国语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海斌的《众神喧哗的年代》。该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在生活、学习、读书、教学等方面的随感和随想。其文字典雅而不失趣味,展现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提炼能力与人文情怀。
东南大学教授刘练军的《法治的谜面(增订版)》。该书将沉重关切付诸在看似轻松调侃的“练军式”叙事之中,读来让人既能感受到作者的学术良知,又让人情不自禁地陷入对客观公正等问题的深思。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由国家森林认证形象的设计者、浙江农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优秀设计老师黄慧君副教授担任,其主要负责丛书版式、封面设计。丛书封面以每位作者的肖像为图案,其轮廓由书中的文字组合而成,体现出了异质同构的特点,表达了思维的乐趣和智慧的散发,也展示了法律人的风度与内涵。该设计获得了广泛赞誉。
王健认为,这套丛书仍保持了“关于法律的”选题倾向。它追寻对法的形而上的感悟凝聚,追求轻松愉悦的呈现方式,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或可读性。策划者对丛书的装帧设计用心用力,考究精良,在法学出版物中不多见。
张海斌说,这套丛书所选文字不仅有思想,还有情怀,有见识,能多层面地揭示与描画法律人独特的心灵与智识之境遇。这也是该丛书区别于其他纯粹的法学学术丛书的显著特征,也是它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
刘练军希望更多的人阅读“黑骏马法学漫丛”丛书。它也许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特别优美的语言,但它讲述的中国故事、中国法学、中国法治,值得大家一起来关注、关心。
张宁说,感谢“黑骏马法学漫丛”丛书,给了他跨学科思维的表达空间,正是这样的表达,让他在法意与诗性之间得以窥见自由之门。他认为,严肃专业的学术研究固不可少,轻松有趣的人文思考更见性情,见作者之性情,亦见学问之性情。
庞从容说,“黑骏马法学漫丛”是一套开放性丛书,坚持美而精的选题标准:既有思想深度,又要文字好看,今后计划每年推出2-3本。2019年年底,会推出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座教授於兴中先生的文集《真理是时间的女儿》。目前该书已进入编校阶段,收录了作者在《华尔街日报》《南风窗》《南方周末》等报刊的专栏文章和一些未发表的新作。“於先生的文章素以‘干货’著称,坚持如果只是重复别人的话宁愿不出书的自我要求,因此这本书格外令人翘首。”庞从容说。
为好文佳作提供平台
“我们不问作者出身,只认好文佳作。”庞从容说,这是“黑骏马法学漫丛”的选稿标准。庞从容以张宁的《多情的正义》为例说,“70年代末出生的张宁,和后3位作者相比,知名度要小很多,但其笔下文字更多体现了文学青年对‘自由正义诗性’的追求,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庞从容说,张宁是一个具有中文和法学双重教育背景的作者,也是她做随笔文集以来唯一一位兼具警官和作家会员身份的作者。
庞从容说,这套书的风格基本上延续了“独角札丛”“感受法学与人文之美,栖息思想与诗意之间”的理念,它追求思想性、可读性,“学术性强,篇幅过长的文章,我们不收录。缺乏思想深度的随感随评,我们也不纳入丛书。”庞从容表示,就像该丛书每本书封底上所写的那样:“作品之字里行间,烛照著者之真性情、真智识与真精神。兼以法学之视域与趣味,观览人世与人事,阐释人生与人心,由是获致一种精神之上的优雅与优渥、纯粹与纯真,堪为当代法学之美文与雅文。”
庞从容说,该丛书也包含“独角札丛”中部分作品的修订版。这些作品的价值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富有口碑,同时作者有强烈的修订意愿。“现代人事务繁多,时间零碎,我们的文集以短文为主,可以随时读随时放下。”庞从容说,这套书的主要读者定位为高校法学院的本科生、研究生,还有对法律有兴趣的人文学院的师生和社会上的法律爱好者。在实际调研中,他们还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是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构的工作人员。
“在依法治国大环境下,我们期待更多人放下手机,阅读该丛书,感受我们法律人不一样的思维和视角,了解我们的法律与人文精神。”庞从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