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开展农村“三资”清理集中行动
□本社记者 孙英哲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山东省肥城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泰安市委部署要求,全力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向纵深发展。去年10月份以来,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第五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要求和省委、泰安市具体安排,深入开展农村“三资”清理集中行动,加快软弱涣散村级班子整顿转化,严厉打击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霸痞势力,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农村“三资”清理集中行动的村累计达到416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8.8%。
“三资”清理促村增收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明确提出,严厉打击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实际工作中,农村“三资”管理是黑恶势力极易涉足的重点领域,农村黑恶霸痞势力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通过把持、操控村集体资产资源,控制生产经营来侵占集体和群众财产。2018年10月,肥城市委书记常绪扩同志在湖屯镇西辛庄村调研时,对“三资”清理促村增收模式进行了深入破题,号召在全市推广西辛庄村的经验做法。市委组织政法、纪检、组织、信访、经管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对近年来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体经济薄弱村以及各类信访案件等集体会诊、分析研判后,作出了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开展农村“三资”清理集中行动的决定。村集体资产资源私自占用、低价承包、无偿使用、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长期拖欠等问题,在一些镇村不同程度存在,通过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理,从根本上解决村集体“三资”私自占用、低价承包、无偿使用、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长期拖欠等突出问题,发现、解决村级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从而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目标更明确,真正把中央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多措施确保“三资”
清理出成效
“三资”清理在农村牵一发而动全身,按照市委“情况明、方法对、工作细、责任实”的工作要求,步步为营,狠抓实效。一是强化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行动。市委召开动员会议,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牵头,扫黑办、政法委、组织部、经管办、纪委监委、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合作战,制定程序步骤,明确职责任务,分层分线推动开展。针对“三资”清理牵扯面广,直接触及个人利益,工作开展阻力大的实际,抢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一大势,广泛宣传发动,营造强大声势,把这次集中清理行动作为组织、教育、凝聚党员群众的过程,争取最广大党员群众的参与支持。二是坚持专班真专,形成工作合力。市级层面组建工作专班,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政法委书记、组织部长、分工副市长任副组长,纪委监委、组织、公安、经管等7个部门各司其职、协调推进。同时组建了督导专班、验收专班、法律专班等3个“配套专班”,凝聚起强大工作合力。镇街区层面主动担当,不做“甩手掌柜”,每个专班至少6人,做到“专班真专”。目前,市级组织共60人(其中工作专班1个9人,督导专班6个24人,验收专班4个27人),镇街区工作专班32个205人。同时,采取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借助第三方机构,聘请会计、律师事务所,全程参与负责清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明确工作标准,严格把握程序。专门制定了《“三资”清理工作流程图》,坚决杜绝随意简化步骤、降低质量,盲目求快。市级验收专班严格对照统一规范的验收标准,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律整改或返工,确保通过验收的村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四是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工作质效。市委雷打不动地坚持每月1次调度推进会,市委书记、市长听取镇街区党(工)委书记汇报,研判问题,提出对策。市大班子领导同志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经常性到村调研指导,督促推进。启动村清理结束后,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围绕进一步狠抓落实、提质增效,探索实施分类推进。截至目前,已通过市级验收的村255个,共清理合同11006份,新签订合同8450份。共核实集体资产156321.28万元,新清理集体资源4.75万亩,其中旧宅基地2407处、1134.06亩。
探索“基层党建+社会治理”
的新格局
肥城市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开展农村“三资”清理集中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管当前又利长远,形成了农村“三资”清理的“肥城模式”,主要有4点启示:一是“扫黑除恶”借东风,打在了村级班子建设难点问题的要害处。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开展“三资”清理集中行动,为村级班子“撑腰壮胆”,借助“扫黑除恶”强大的声势力量,上下一心,“啃骨头”“剔骨头”,彻底解决村级“三资”管理方面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让扫黑除恶更“接地气”,扫出了更加实实在在的战果。截至目前,市纪委监委机关共查处农村“三资”领域违规违纪问题15起22人,党纪处分16人;公安机关共查处案件32起,行政拘留23人;市法院共受理涉及农村“三资”案件101件,审结72件;市检察院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案件7件20人,经审查已起诉2件2人,目前在办5件18人。严厉打击了垄断农村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黑恶势力。二是“支部引领”强班子,找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特别是软弱涣散村整顿的突破口。通过“三资”清理集中行动,坚持组织整顿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整顿了村级班子,锻炼了村“两委”干部,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资”清理以来,先后调整村“两委”干部21人,其中,调整村支部书记11人。三是“澄清家底”固根基,扭住了村集体增收的“牛鼻子”。开展这次“三资”清理集中行动,聚焦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逐一拉出单子,逐村分析研究,帮助找准持续稳定的增收路子;对清理出的资产资源和扶贫、强村固基等各类扶持资金形成的村级资产,由村集体统一管理运营,让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实;在利用上,采取“打包、捆绑”等方式进行整合,统一策划增收项目,发挥最大效益。集中行动以来,清理应收账款53552.6万元,已收回3207.41万元;应付账款90125.4万元,已支付1959.37万元。通过“三资”清理,共增加集体收入3467.02万元,村均14.09万元;以后每年稳定增加1567.8万元,村均6.37万元。预计年底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四是“着眼长效”建机制,抓住了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点。做好“后半篇”文章,杜绝“一清了之”的现象。以“三资”清理为切入点,落实“一村一方案”,逐个分析整顿对象存在的问题,找准了薄弱环节,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村级民主决策、管理、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岗位承诺、坐班值班、“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探索出“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