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贴近方能心贴心”
作为基层司法行政人,她立足平凡岗位,铭记初心使命,把对党的忠诚落实在行动中,把对老区人民的爱书写在大地上。
——记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司法局城关司法所所长方秋轩
□本社记者 张晓娜
□通讯员 沈海生
今年6月25日,方秋轩获得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
方秋轩现在担任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司法局城关司法所所长一职。算起来,她在明溪县司法局工作已有30余年。
“我最开始怀揣的是文学梦。”1988年7月,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她,期盼着能分配到宣传文化部门。报到那天,县人事局黄局长说:“小方啊,欢迎你回家,我们县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家乡需要你。希望你把文章写在大地上。”老局长的这番话,质朴却掷地有声,也在无形中砥砺了方秋轩扎根山村的信心。
初进司法局,刚刚启动的“一五”普法赋予了司法行政工作全新的职能和广阔的舞台,也给了方秋轩一把做群众工作的钥匙。最初的10余年间,她做过包括出纳在内的司法局所有的工作。2003年起,方秋轩开始担任县司法局办公室主任,之后,领导又给她压担子,让她兼任城关司法所所长。
“这些历练厚积了我知识的根基,储备了我做群众工作的能量。”方秋轩说她非常珍惜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也暗下决心要在明溪这片红土地上书写好服务百姓的文章。
基层的人民调解员
矛盾纠纷化解是司法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考察检验司法所干部履职能力的一把标尺。
在基层人民调解这项工作上,方秋轩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誓言:春风化雨解民困,急难险重勇担当。
2016年12月初,为某私营木业公司运送木材的自卸车驾驶员杨某,在厂区内卸下货后,因一时疏忽未及时将翻斗复位,出门时与门楼相撞当即身亡。死者家属强烈要求企业主予以赔偿。企业主认为这是杨某自身疏忽导致的后果坚决不肯赔偿,甚至四处躲避。
12月7日早,死者亲属纠集20多人到乡政府,要求政府“交人”,甚至以死相威胁,情绪非常激动。目睹此状的方秋轩及时将这些人请到调解室,沏茶倒水,耐心劝慰的同时也很严肃地告知他们:反映问题是正当的,但聚集这么多的人到党政机关闹事就可能演变为违法行为。方秋轩还答应大家一定会积极做好调解工作。之后她请来相关部门做事故认定,并认真开展调查取证,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后,从法理情各个方面反复做双方的思想工作,终于促成双方平心静气协商解决问题。木业公司经营者最终同意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给予死者亲属10.7万元的抚慰性补偿,从而避免了一起重大纠纷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莆炎高速公路和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工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城乡接合部的城关乡征迁任务极为繁重。为做好拆迁补偿、农民工欠薪等纠纷的化解,2017年5月,方秋轩和同事们一合计,组建了“成轩调解工作室”,成员由最初的18人,壮大到今天的38人。两年多来,“成轩调解工作室”成功调处各类纠纷230多起,全部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由于把工作做到前头,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妥善解决,现在,城关乡顺利完成2000多亩建设用地的征迁,没有发生一起到省进京上访案件,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特殊人群”的管理员
司法所看似平常,却也特殊,因为它还承载着教育改造挽救“特殊人群”的重任。
狮窠村村民阿菊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10年8月,阿菊因在市场上贩卖了一只白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判缓刑两年。原本没有收入来源的她对生活失去信心。
在几次回访中,方秋轩除了对她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外,还鼓励她要为子女着想,勇敢撑起这个家。见阿菊是个勤劳的人,且家里有地,方秋轩就动员她种淮山(中药材名)。起初阿菊怕赔本,犹豫不决。为了彻底打消阿菊的顾虑,方秋轩带上自己大学的同学、县农技站站长叶玉珍来到阿菊家,给她打气鼓劲,还多次在种苗选择、技术要领和栽培管理上辅导她。阿菊当年试种两亩多淮山喜获成功,收入近4万元。尝到甜头后,阿菊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如今仅淮山一项年收入就超过1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户人家”。种植淮山改变了阿菊生活,也实现了她住新房,开小车的梦想。
阿菊的变化让方秋轩非常欣慰。她说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秉持“把司法行政人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人”理念的结果。
3年来,方秋轩所在的司法所建立的“个性化设计、精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基地化安置”联动服务新机制得到福建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2017年,在县政法委、司法局的支持鼓励下,方秋轩与同事们在实践中尝试总结并完善了社区矫正“12345”工作法。也就是:设立入矫第一课;做好谈话走访和制定矫正小组两个方案;实施落实日常监管、严格分类分级管理、严明考核奖惩三项措施;开展好四项思想教育;落实好五类帮扶。这一成果再次得到省司法厅的高度重视并在全省推行。2017年12月,司法部刘振宇副部长专门作出批示肯定。
城关乡老百姓的服务员
有着“福建旅欧第一县”美誉的明溪是新兴的内陆侨乡。自1989年起,明溪人纷纷奔赴欧洲“闯世界”。目前,全县有1.36万多人在国外生活兴业,占全县总人口的12.5%,侨眷侨属高达5万多人。
针对这一庞大的人群,方秋轩提出“让侨胞在国外安心,让侨眷在家里放心,让他们办理法律服务事项顺心,让我们的法律服务暖心”的“四心工作法”并贯穿在整个法律服务工作的全程。十几年来,城关司法所累计为侨胞侨眷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500多人次,成功化解涉侨矛盾纠纷401件(次),涉侨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在萌芽。通过有效和暖心的司法服务,使在家乡生活的侨属安居乐业,在国外打拼的侨胞也能安心创业。
“只要我们有大事小事,秋轩都在。”当地百姓这样说。虽然工作清苦,整天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经常“从鸡叫忙到鬼叫”,但老百姓满意了,方秋轩就满足了。
不过,自古忠孝难两全。32年来,方秋轩深感有愧家庭和亲人。她的女儿说过:“家里遇到急事难事,妈妈总是缺席”。女儿说的都是实话,80岁的妈妈患胃癌晚期,手术那天,方秋轩无法在她病榻前伺汤奉药;丈夫不慎从高处跌落而住院,她没空陪护在丈夫身边;在厦门工作的女儿初为人母,她抽不出身哪怕当一天的“月嫂”。
方秋轩拥有大学学历,又有心理咨询和法学方面的专业证书。曾有人劝她早点脱离“苦海”,不要在乎这个级别最小的“所长”而恋栈不去。“说实在的,我还真的很在乎这个岗位。”方秋轩说。
“唯贴近方能心贴心。我是基层的人民调解员,特殊人群的管理员,城关乡老百姓的服务员。但我深知,无论何种身份,无论哪个岗位,我最自豪的身份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民的公务员。”方秋轩告诉记者,今后,她将立足平凡岗位,铭记初心使命,把对党的忠诚落实在行动中,把对老区人民的爱书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