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法律政策研究报告》发布

本报讯(记者向青平) 近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政策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报告》建议要建立堵疏结合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政策体系。

为推进整个社会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问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专门就相关主要问题开展了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提出“网络保护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立法政策改革的重点话题”,“但在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政策改革的讨论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不同的人基于不同的立场及专业背景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基于此,《报告》通过对目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存在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出六大问题,包括:确立以儿童权利为导向的网络保护法律政策理念;构建疏堵结合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搭建多方共治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机制;破解未成年人身份确认与隐私保护的难题;重点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问题;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与现实保护的有效融合。

针对出现的六大问题,结合国外有益经验以及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实践做法,《报告》对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立法政策及具体措施提出了详细建议,比如在刑法中规定对持有儿童色情信息行为的处罚;对涉及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资料采取阻断传输、删除等措施,对实施网络欺凌的行为进行处罚;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直播、发视频等行为进行限制而非隔离,应鼓励未成年人发布具有正能量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政府要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主动搭建全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合作机制;由政府推动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管理平台,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行为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儿童大数据系统;建立村(居)委会儿童权利督察员管理系统;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建立及时高效的举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