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城中样本”

——广西柳州市城中区委政法委贯彻落实枫桥经验工作纪实

本社记者 罗宗明 通讯员 陈浩

 

广西柳州市城中区委政法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大胆探索,在新时代创新了多项举措,坚持和发展了枫桥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2019年第一季度,整个城中区的群众安全感为98.98%,在全区111个县区中排名第一;城中区司法局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工作集体荣誉称号。

 

创新新时代矛盾纠纷排查方式

创新成立微网格矛盾纠纷排查新方式。城中区在全面深入推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移动通讯科技技术,把辖区7个街道33个社区(村)的216个网格的所有住户,建立为216个微信群,即微网格,使非涉密平安信息在微网格内快速双向流动。微网格切实解决了一直困扰网格员的入户走访难、发现问题难、服务群众难等诸多问题,形成新时代里的矛盾纠纷排查新模式。

创新矛盾纠纷排查深度广度。枫桥经验的核心是矛盾不出村镇,发现化解在基层。城中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创新方式,由第三方聘请社区网格员,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工作进行排查化解,并制定奖惩制度:落实每排查一件矛盾纠纷,由第三方补贴网格员20元工作经费;每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纠纷,据案件复杂程度,分别给予50100元不等的奖励。此举大大提高了基层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

创新制定村规民约规范矛盾纠纷反映方式。城中区辖6个村民委员会,为增强广大村民遵纪守法的意识,规范村民矛盾纠纷反映方式,及时引导化解矛盾纠纷,城中区指导规范制定新的综治村规民约。新的综治村规民约中,包含了遵纪守法,依法维权,依法上访,不越级上访,不非法上访、预防、拒绝邪教等内容。

创新“110”平台报警事件、婚姻登记处矛盾纠纷向社区转移机制。为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及时跟踪的后续工作,城中区制定了公安机关、民政婚姻登记处及时将矛盾纠纷向社区转移的路径方法及要求,下发到各派出所、民政婚姻登记及各社区(村)实施,及时进一步跟踪化解,防止矛盾纠纷升级,甚至是民转刑的发生。在征得当事人意见和信息保密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化解因婚恋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工作,做到好说好散。同时,为了加强基层派出所和街道,片警和社区的工作联动性,城中区也把每半年一次或适时召开的治安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到基层。取得良好效果。

创新新时代矛盾纠纷化解

新方式

为解决新时代传统矛盾纠纷的化解方式的局限性,城中区创新适合新时代化解方式。

创新建立微信调处室化解矛盾纠纷积案。传统的实体矛盾调处室存在受时间、地点、距离限制,信访积案化解成功率低的局限。近两年来,城中区尝试创新建立微信调处室,取得了明显成效。微信调处室针对特定矛盾纠纷,建立微信群,把矛盾双方或单方及涉及的相关部门人员拉入群里,随时随地开展调处工作,大大提升了调解成功率。微信调处室的优势是不受时间、地点、距离限制;没有当面语言冲突的紧张氛围等。2018年以来,城中区利用微信调处室成功化解了1110年以上信访积案。

创新退役退伍军人矛盾纠纷化解。为有效稳定涉军群体,将其转化为社会管理的补充力量,城中区开拓创新,转换思路,尝试把负能量转变为正能量,将牵头涉军老上访户转化为人民矛盾纠纷调解员,从而有效地稳定了涉军群体。

 

创建社区心理疏导系统

为了及时疏导矛盾纠纷当事人、吸毒人员心理问题,化解家庭和社会矛盾,城中区在各社区(村)建立心理咨询室,建立了由8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心理咨询师团队,并向他们颁发聘书。每个社区(村)都将每位心理咨询师的联系方式公布上墙。当社区(村)居民有需要时,可以随时预约心理咨询师免费给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师的劳动报酬由城中区政府支付。

枫桥经验通过城中区的努力实践,大胆创新得到了很好的诠释。逐步形成了一条具有时代特点、可供借鉴的城中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