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召开“以标准化建设引领 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孔令泉) 近日,上海市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法规处在上海市法学会召开“以标准化建设引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就上海卫生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成绩,上海卫生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原因,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卫生标准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上海市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市卫生健康委法规处副调研员张智介绍了国家新标准化法在制度上的新规定,以及地方性法规《上海市标准化条例》修订进展,包括强制性地方标准的全面取消、支持发展团体标准以及本次立法对“上海标准”这一新概念的界定。
上海市职业卫生、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中医药、卫生信息等6家标委会专家分别介绍了各标委会建会以来在组织体系建设、标准研制发布、标准宣贯培训、标准化试点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与亮点,以及工作中的瓶颈,包括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推荐性标准后标准实施效力弱化问题;当前标准起草仍集中在医疗卫生专业技术领域,需要从管理和服务角度进一步提升;标准和行政文件的冲突与协调等。
华东医院副院长邵志民提出医疗机构加强标准化建设亟须破题的三个方面:当前医院科研发展与转化进入瓶颈,应当以项目为引领,激励医院开展标准研究;要加强标准化设计,医疗卫生监督、服务、质量标准只有与基层对接,才能更好地落地实施;上海卫生标准化应当对比亚洲其他发达国家地区,找准与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这一定位的差距。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处处长徐崇勇从上海卫生健康行业发展角度提出,卫生标准化建设要抓重点,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品牌建设以及上海进口博览会等新任务,注重医疗质控、裁量执法、应急保障等方面标准化建设;当前医疗卫生事业正蓬勃发展,各种临床新技术涌入应用领域,有了标准才能更好监管;要抓热点,比如疫苗冷链物流配送等。
上海市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周少云在总结时指出,“以标准化建设引领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是上海市法学会卫生法学研究会承担的市卫生健康委年度重点政策课题,也是2019年研究会重要的法治研究方向之一,专家们对进一步推进卫生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和建议非常宝贵,期望今后各标委会与研究会能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形成并完善有关研究成果,为上海市卫生健康行政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