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党务+警务+社区”一体化模式
创建智慧平安社区和现代警务共同体
——山东烟台公安局莱山公安分局初家派出所打造“枫桥经验”新典范
□金银 徐丽娟
发轫于浙江枫桥的“枫桥经验”,历经全国各地的坚持和发展,已然焕发出旺盛生机与活力,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莱山公安分局初家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警务工作优势,落实在队伍建设、矛盾治理、平安创建和服务群众工作中,自觉将公安工作融入社会治理大局,创新推出了智慧平安社区和现代警务共同体,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家园,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如今,“枫桥经验”已经在莱山公安分局初家派出所落地生根,可以期待的是,其旨在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社会治理模式,将在莱山公安分局全面铺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从梦想照进现实。
党建融入队建,党性凝聚警心
“钢班子才能带出铁队伍”。在莱山公安分局党委带领下,初家派出所坚持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根本和保证,全面打造“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事往一处干”的工作团队。
该所注重将党建融入队伍建设,用党性凝聚警心、锤炼队伍,始终将政治建警放在首位,使初家派出所全体干警成为一支讲党性、讲团结、讲正气、有活力的战斗队伍。
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指引推动下,初家派出所基层党建组织不断完善,所长兼任初家街道党工委委员,社区党员民警兼任村居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共同参与社区党务、政务、事务决策管理,将社区警务工作高度融入社区党务、政务议事日程。依托社区党支部战斗堡垒,公安力量成为社会治理的有力推手,构建“党务+警务+社务”一体化模式,灵活运用“主题党日”“警民议事会”等活动载体,由兼任副书记的社区党员民警通报治安形势、讲解防范常识、提出工作建议,增强了社区党员对社区平安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社区民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党小组解决纠纷调处、平安创建等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治安巡逻、防范宣传、沿街走访活动,营造了人人参与平安家园创建的浓厚氛围。
固化警务模式,引入群防群治力量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群防群治力量是社会治安稳定的基石。
结合各片区实际情况,每个警务室在固化1名民警、2名社区辅警和若干网格员的“1+2+N”城区警务模式的基础上,广泛引入志愿者、信息员、调解员、律师、楼长、“五老”、乡贤等群防群治力量,深挖民力资源,实现“矛盾不出社区,纠纷快速化解”。
该所以居民自荐、社区推荐、主动邀请等方式,打造推出的“1+2+N+X”的河东新城现代警务共同体,在参与治安巡逻、邻里守望,广泛开展入室盗窃、电信诈骗、毒品预防宣传,取得良好成效。
民力资源催生强大社区战斗力,辖区网格员队、群防群治巡防队在派出所指导下开展巡逻防范、信息搜集、调解纠纷,民警及时研判前一天辖区发生的警情尤其是纠纷类警情,研究制定当天的工作重点,及时通报给网格员、群防群治巡防队予以关注。
今年重大节会期间,民警带领网格员、群防群治巡防队在严密街面巡防的同时注重信息搜集,梳理社情民意、矛盾纠纷、工作建议,属于公安职责范围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通报街道党工委协调处理。4月8日,辖区某小区业主因停车费纠纷与物业发生纠纷引发堵门警情,民警及时将情况报告街道党工委,召开街道办、社区民警、业主代表、物业多方会谈,成功解决了矛盾。
该所在派出所和各社区警务室设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室”“平安议事厅”,依托警务共同体建设由社区民警、法律顾问、老党员、老干部、“热心人”等组成的“义务调解队”,发挥成员来自群众的草根优势和老党员等德高望重的信誉优势,就地解决影响社区和谐稳定的小矛盾、小纠纷,做到矛盾不出社区、问题不上交,成功解决了一批问题隐患,实现了重大信访事项零发生。
打造智慧平安社区
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很安心!”家住莱山区河东小区的徐女士开心地说。
社区居民“刷脸”自动开门,访客刷身份证才能进门,业主不在家也可为客人远程开门,进出人员车辆全部“留影留痕”……这是初家派出所辖区河东新城社区每天发生的真实场景。河东新城社区是回迁小区,进出小区人员复杂、流动性大,使得该社区过去治安案件较多,各类矛盾纠纷不断。
去年以来,莱山分局紧扣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三年攻坚战契机,积极试点推进河东新城智慧平安社区建设,有效破解了社区治理难题,筑牢了社会治安稳定源头。
通过在社区周边关键点位布设高清视频监控探头,连点成线织就闭环监控链条。行人及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通道建成人脸识别道闸系统,汽车通道建设双向车牌识别系统,信息采集入库的社区内居民及其汽车分别“刷脸”“凭牌”进出;外来“访客”需由社区居民手机App远程开门或发送授权二维码开门,全部留影、留痕。河东新城社区共有1000户居民,但却有7个出入口、管理困难,通过开展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先后建成高清监控220处,7个出入口、所有单元楼洞、电梯轿厢全部建成人脸识别或道闸系统,织密了四道防控网,强力震慑了违法犯罪,社区已连续8个月实现“零发案”。
同时,坚持“既要保障平安,又要方便群众”的原则,依托社区出入口人脸识别等信息化手段,在采集社区居民信息入库基础上,打造六种无障碍进出社区新模式:即“扫一扫”,通过人脸识别开门进出,骑车群众可在不下车、不停顿情况下“刷脸”开门、畅通出入;“按一按”,以指纹识别开门进出;“刷一刷”,刷门禁IC卡开门进出;“读一读”,读取身份证芯片或居住证信息开门进出;“贴一贴”,佩戴安卓手环感应开门进出;“点一点”,使用手机App发送二维码遥控开门,便于“访客”来访进出。
此外,以进出社区授权为主抓手,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到社区物业或下载“莱山智慧社区”App申报个人信息,数据同步导入社区民警采集系统,推动了“一标三实”由“上门采”到“居民送”的转变。特别是租住流动人口如需获得进出授权,必须向物业提供租赁合同并经社区民警核查身份,租赁合同到期后授权自动失效,如需延长授权必须重新报备租赁情况,确保了租赁房屋、流动人口“来有登记,去有注销”,数据全面、准确、鲜活。同时,对有吸毒史、前科劣迹人员实行积分预警,特殊时段异常活动频繁达到预设积分的,系统即提醒社区民警予以关注。积分预警同样适用于孤寡老人服务工作,对社区孤寡老人连续多日未有动态的,系统即提醒民警上门查看、防止出现意外。
河东新城智慧平安社区是莱山公安分局在打造“枫桥式派出所”征程中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将继续推广智慧平安社区试点建设,最大限度让百姓享受智慧警务带来的平安。
实行首问接待制
延伸服务触角
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初家派出所不断拓宽“放管服”改革便民通道,实行“首问接待”制,户籍窗口遴选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干、熟悉基本接引礼仪知识、熟练掌握警用防护器材使用的民警和辅警担任首接引导员,制定具体工作流程,确保接待咨询“主动热情、耐心细致”;接引对接“熟悉流程、无缝衔接”;先期受理“业务精通、跟踪服务”,让办事群众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并且人人有接待、个个办成事。
该所还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上门服务”,随时提供咨询等工作措施,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能办完所有手续。对需报送上级部门审批的户口材料,采取“按时上报材料、随时了解进度、及时答复群众”的办法,让群众对手续的办理做到心中有数,对部分紧急事项该所积极协调上级户政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今年4月份,了解到有部分老年人因未办理二代身份证而无法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业务的情况,该所推出了为辖区老年人办证“绿色通道”,实行白天全天候办理户籍业务活动,对行动不便及身体有病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接送服务,以真诚服务为居民解决燃眉之急。
该所还依托社区警务室的阵地,不断延伸公安服务触角,通过配套完善服务终端,推出居住证社区办、立等可取等服务措施,切切实实把服务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