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饮用水瓶背后的大文章

瓶装饮用水大多以塑料瓶做容器,不耐高温,温度达到70摄氏度以上就会释放出有害物质,而且饮用水瓶在重复利用时也容易滋生细菌,所以不能重复使用。

 

 

人们对于饮用水瓶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饮用水瓶材质构成,除了行业专家外,普通老百姓估计知之甚少。

其实,一个小饮用水瓶里面也有大文章。

饮用水瓶到底有没有有害物质?瓶装饮用水长时间放置车后备箱还能不能饮用?饮用水瓶回收后都去了哪里?近日,记者经过调查和采访了解了其中的秘密。

 

从透明度鉴别饮用水瓶质量

 

塑料瓶子的透明度越高,说明这个瓶子就没有掺回料(回料即是瓶子二次回收后又进行加工生产),这样的瓶子如果在正常的灌装保存下也基本不会存在安全隐患。多年从事塑料行业的塑料生产商王伟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王伟进一步解释到,之所以说透明度高的是好瓶子,是因回料在回收时必然会造成污染,如果清洗不干净,在做成回料时就会有残留,残留就直接拉低了瓶子透明度,或者是导致瓶子上有斑点,这些明显的东西在瓶子上就能看得出来。

河南焦作的饮用水瓶销售商郑军(化名)也用同样的方法教记者鉴别瓶子的质量。

郑军告诉记者,除了透明的瓶子外,因带颜色的瓶子没有透明度,很难用肉眼识别瓶子质量,市场上就有很多商家往带颜色的瓶子里掺杂回料或者是其他物质,其中也包括饮用水瓶盖或者是饮料瓶子的瓶盖。

许多企业在生产瓶盖时基本都会掺入2%30%回料

目前饮用水小瓶基本很少有人生产,主要是利润薄,其次是客户少,他们主要是生产一次性桶装水瓶。郑军说。

记者在郑军的厂子里看到,展架上堆放着琳琅满目的饮用水瓶,多是一次性装水瓶。

张伟也指出,只要是品牌的厂家,瓶子基本都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瓶盖,因瓶盖不透明,用肉眼无法区分质量的好坏,如果要想真正知道含有什么样的有害物质,就得到相关机构去进行鉴定。

 

70℃以上会释放有害物质

 

王伟还告诉记者,一般饮用水瓶用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制成,只要不在70℃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存储使用,瓶子都是安全的,但不建议多次使用,一般饮用水瓶的底部都会标明瓶子所使用的材质。

记者在多个厂家的饮用水瓶下看到,在底部的三角框里均标注了“1”的阿拉伯数字。

记者从网上检索获知,阿拉伯数字“1”在塑料材质里就代表PET。这种材质常见于饮用水瓶、碳酸饮料瓶等。加热至70℃易变形,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不能放在汽车内晒太阳;不要装酒、油等物质。

这类材料一旦受到高温或被酸性溶液腐蚀,容易变形,慢慢溶解并释放出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机溶剂,很多专家建议使用温度范围一般在-15℃55℃之间。

如果瓶装饮用水在车的后备箱放着,没有经过太阳暴晒是可以喝的,只是口味上可能会欠缺些,一旦后备箱的水在经过高温长期暴晒后,此时饮用水瓶很容易挥发出有害物质,饮用一定要谨慎。王伟说。

 

二次使用的瓶子对人体有害

 

河北保定满城区决堤村曾是很多塑料废品的中转站。周边很多塑料废品都在这里进行二次处理,一般是将废品清洗并进行分类,还有的就是破碎肢解,有的还在当地加工成塑料颗粒进行二次销售,有的直接转手送到石家庄等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其实很多劣质饮用水瓶或塑料食品袋,就是在里面掺杂这种塑料颗粒生产出来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种二次回收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一旦被掺入食品塑料袋或饮用水瓶子中,就不敢保证瓶子不具有危害性。

记者在决堤村采访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围坐在一起唠家常,但很多村民的大门紧闭,有的也能从门缝里看到散落满院的塑料废品,村子的周围和田间地头有大量被抛弃的塑料垃圾裸露在阳光下暴晒。

据当地知情人介绍,目前因环保查得很紧,村里很少有人敢生产了,即使生产也非常隐蔽。

记者多方打听后,还是可以联系到生产塑料颗粒的生产企业。据知情人介绍,这些偷着加工生产塑料颗粒的小企业基本都很简陋,根本达不到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张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饮用水瓶是食品级,所以饮用水瓶的生产流程每个环节都非常的严格,每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容易渗入有害物质。

比如在储存原料期间,或者是生产期间都得经过高温消毒,避免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渗入瓶子,而小厂生产的瓶子就不会把握得那么严格。

保定满城区的王友(化名)曾常年回收废品,他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塑料废品就是一个字——“

他们在回收后会经过多次清洗,但也很难洗干净,有的甚至就是简单清洗后就交给负责破碎的小厂子。而这些破碎的小厂子一般又是被环保清查的对象,清洗后的水无处可排,更不会仔细认真清洗了。

经过破碎后,塑料废品就进入到加工成塑料颗粒的环节,而没有洗净的污染物也就随着塑料制品融入到颗粒里面。

之后,有些不法商家为了省钱,买下这种没有经过严格把关消毒的塑料颗粒生产劣质的饮用水瓶或者是瓶盖流入市场,给人们的健康带来隐患。

 

专家建议不使用塑料瓶装水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市场上小瓶饮用水基本都是大品牌。有专家指出,这种大品牌的小瓶掺料的可能极小,而一次性桶装水或者是宾馆里摆放的小厂两三升桶装水才更存在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指出,合格的饮料瓶、饮用水瓶都要求用食品级的塑料做成,即PET瓶。这些食品级的PET瓶不耐高温,需在低温下使用。此外,这些塑料瓶都是一次性使用的,国家规定企业不能回收、重复灌装使用。反复使用饮用水瓶或饮料瓶,卫生指标也达不到。企业在首次灌装时,对该瓶子进行过严格消毒、清洗、灭菌等程序,而消费者反复使用瓶子时,没有经过这些卫生程序,细菌有可能在瓶子里反复繁殖,人体摄入过多细菌也不卫生、不安全。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也曾指出,塑料瓶在制作过程中添加有增塑剂,而该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若长期用塑料瓶装饮用水、油、酒等物质,容易把内部的有害物质溶出,从而带进人体。

他建议,使用玻璃、不锈钢等材质的瓶子装食品,相对较安全。

他还指出,饮用水瓶是无法高温消毒的,如果用化学方法消毒,药放多了可能会串味,放少了又可能消毒不干净,所以,饮用水瓶是不能用来重复装水出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