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水安全之忧

  水,是人类每天必不可少的基本需求。

  人类在经历了井水时代、自来水时代后,如今已经进入了包装饮用水(或瓶装水)时代,部分发达国家率先进入直饮水时代。无疑,人类已经进入多元化饮用水时代。

  在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三版)中提到,消费者可能因为味道、时尚、便利购买包装饮水。但在中国,消费者选择瓶装水可能更多出于对饮水安全的考虑,从而作出迫不得已的选择。

  于是,包装饮用水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学校、办公室、公共场所,有的家庭装上了净水器,或者自带桶到小区净水机打水饮用。可以说,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成为大多数人出门携带的首选。

  那么,一瓶合格的瓶装水如何被生产出来,需要历经哪些生产流程,采用何种消毒手段,尚且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几乎很少有人去关注包装饮用水和天然矿泉水的包装材质,那些饮水瓶真的安全吗?瓶中的塑化剂是否会向水中迁移,进而进入人体危害健康?这些饮用瓶来自哪里,被拾荒者回收之后又去了哪里?

  带着上述种种疑问,我们走访了包装饮用水生产企业、研究塑化剂迁移的学者、环境卫生专家、探访回收产业链,试图透过一个小小的饮水瓶来寻找答案。

相关报道详见0203

策划人:徐秋颖

执行人:徐秋颖 李晓磊 邵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