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部加强对网络募捐活动的监管 推动实现慈善信息全国“一网可查”
本报讯(记者徐秋颖) 近日,民政部举行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发布会。会上,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一级巡视员李波表示,在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上,2018年全年累计有84.6亿人次点击、关注和参与慈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慈善法》颁布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借助“互联网+”迅速发展,互联网慈善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副司长孟志强介绍,当前,基金会的网络募捐已占到捐赠总收入的80%以上。其中2018年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组织开展的“99公益日”活动,超过2800万人捐款8.3亿元,加上企业配捐,总共募款14.14亿元,支持了5498个公益慈善项目。
但是,互联网慈善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李波表示,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慈善,民政部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文件,逐步建立健全规范和引导互联网慈善特别是网络募捐的制度和机制,为互联网慈善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加强慈善组织公开募捐备案管理服务。按照《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的规定,指导慈善组织将开展的所有公开募捐活动都通过“慈善中国”进行网上备案,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对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监管。按照《慈善法》规定,民政部先后公开遴选了两批共20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为所有慈善组织发布募捐信息提供服务。为加强对平台的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平台基本管理行业标准,进行不定期巡检,并在年中、年末开展考核。
三是为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创造有利条件。慈善社工司成立后,对“慈善中国”全国慈善信息平台进行了迭代升级,开发了移动端页面,优化办事服务流程,推动实现慈善信息全国“一网可查”。
四是加强慈善领域捐赠信用管理。通过慈善领域数据信息的归集、交换、共享,实施大数据治理。依据《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对违法违规慈善组织实行“黑名单”管理,同时开展了慈善捐助失信问题专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