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吉华街道打造“1234”心理服务模式
本报讯(记者李锐忠 □钟镜东 通讯员李科 欧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经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导致自杀身亡案件高发。为此,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今年以来,吉华街道创新试点,打造“1234”心理服务模式,筑牢社会心理的“吉华防线”。
构建一个体系。为消除大家对心理咨询、心理问题等概念的忌讳,街道以“快乐生活”为主题,致力于培育群众“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打造了一个乐活心理服务体系。该体系服务对象既包括辖区内“空巢老人”“关爱妇女”“随班就读学生”“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等12类特殊群体,又包含了想得到心理放松和心理宣泄的普通人群。服务范围覆盖了辖区所有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工业园区等。通过实行线上线下双向服务模式,利用团体辅导、个案咨询、专项培训等方式为辖区群众调整内心世界,提高生活质量。
打造两级平台。打造“一中心七站”两级心理服务平台,心理服务范围覆盖全街道辖区。在街道层面,构建1个支援型心理服务中心涵盖辖区所有人员。中心负责对街道工作人员开展心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在面对群体性事件、危机紧急事件时的应对处置能力;同时针对群众可提供心理宣泄放松、心理测评、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等服务。在社区层面,为方便群众就近获得心理服务,依托街道综治中心分别在7个社区建立7个“乐活站”,心理咨询师每天驻点值班,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个案咨询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等。
培育三支队伍。积极整合政府、专家、社会等资源,组建总人数为206人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3支队伍。通过购买服务组建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资质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作为全街道开展心理服务工作的业务支援团队,指导街道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心理服务团队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街道心理服务水平。广泛发动行业协会、心理医生以及其他有心理咨询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心理健康服务兼职队伍。
建立四个机制。吉华街道不断加强社会心理全面防控,充分发挥基层网格化管理作用,建立心理预测预警机制。网格员在上门入户时,对行为失常和性格偏执等人群进行重点关注,并列入预测预警名单,由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预警和危机干预。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针对自杀、自伤、攻击他人等突发过激行为和暴力恐怖事件,由专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同时,以各“乐活站”为平台,建立矛盾化解、法律援助、帮扶救助与心理疏导干预“四位一体”工作协作模式,给重点对象予以帮扶救助。完善被监管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人员心理沟通机制,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