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长安十二时辰》观唐代“不良人”

不良人,又称不良。在唐代,他们由县尉统领,除负责搜查、追捕犯罪嫌疑人外,还是县行政下刑讯嫌疑人、维持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人员。

 

  日前,低调在优酷视频独家上线的《长安十二时辰》好评如潮:豆瓣获评8.6分;71日起,它以付费形式在北美地区上线,成为出海后首个进入包月付费区的国产剧。它以唐朝抓恐怖分子为主题,不仅让观众感受了唐风古韵,还斩获了今年国剧口碑最高分。

  连续剧播放到第六集、第七集时,主人公张小敬的长安万年县不良帅身份尤为突出。为了在一天内抓到狼卫首领曹破延、打探狼卫下落,张小敬向掌控长安地下势力的葛老搜集情报,被迫指认潜伏在葛老身边的暗桩小乙。这让张小敬的不良人同事立刻与之划清了界限。

  什么是暗桩、不良人?暗桩,指事先预设或打入敌对方的谍报人员、其他地下工作人员。剧中指万年县不良人预先隐藏在葛老手下的卧底。不良人,又称不良,指唐代主管侦缉逮捕的官差。清人梁章钜在《称谓录》说: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有不良帅主之

  梁章钜的记载是否可信?清代学者陈尚古在《簪云楼杂说》中也载:缉事番役,在唐称为不良人,即不良人的主要职责是缉捕盗贼。类似今天的公安局刑侦部门,不良帅就是公安局刑侦大队长。有学者认为,历史上,长安万年县的不良帅魏昶,应是张小敬的原型。

  日本学者石野智大在《唐代县行政下不良的犯罪调查》(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东平等翻译)中认为,据现有史料,有关不良人的记录最早案例发生在唐代长安城内,他们由县尉统领,除负责搜查、追捕犯罪嫌疑人外,还是县行政下维持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人员。

主管侦缉逮捕

  《长安十二时辰》中,张小敬号称十年西域兵,九年长安帅,这个长安帅就是不良帅。青年学者侯印国说,据唐代华阴县尉姚汝能撰写的《安禄山事迹》一书记载,安禄山叛乱时,禁军和宰相杨国忠对峙中,一位叫张小敬的骑兵,先射国忠落马,便即枭首,屠割其尸。

  尽管学界对不良释义有争议,但大部分学者认可其侦缉逮捕职责。如《唐五代语言词典》不良:“唐代官府征用有恶迹者充任侦缉逮捕的小吏,称为不良’,俗又称之为不良脊烂,其统管者称不良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宋开玉也认为,不良人应为捉拿案犯的差役。该解释有没有具体司法案例?有。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就有。

  据《朝野佥载》《太平广记》等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长安城内发生一例亲属相奸案。尚书左丞相李行廉的弟弟李行诠与前妻生育的儿子李忠,和继母通奸。被发现后,李忠为藏匿继母,谎称继母奉敕命被召入宫中。李行廉不知有诈,遂向上呈报并询问情况,遂受命立即进行调查。不料,正调查中,有人发现,李忠的继母横卧街道。

  为何横卧街道?李忠的继母说,有人诈宣敕唤去,一紫袍人见留宿,不知姓名,勒项送至街中。紫袍人是什么人?按贞观四年(630年)814日颁布的诏书,三品以上散官着紫色常服,即她被朝廷高官欲带到宫中留宿,继而勒索。

  这是真相吗?文献记载称,忠惶恐,私就卜问,被不良人疑之,执送县。原来,继母被抓后,李忠十分害怕,去庙里占卜求吉凶。他的这个行为被不良人怀疑,遂将其逮捕到县衙。但李忠与其继母始终否认俩人有奸情。县尉王礅,遂心生一计:

  “礅先令一人于案褥下伏听,令一人走报长使唤,礅锁房门而去。子母相谓曰:必不得承。并私密之语。礅至开门,案下之人亦起,母子大惊,并具承伏法云。王礅假装找李忠与继母对峙,悄悄安排手下躲在案下偷听,自己则借故离开,俩人谈话终于全部暴露。

  可见,不良人在负责司法工作的县尉领导下负责侦办案件。不良人主帅张小敬,类似于现在的公安局刑侦大队队长。这大概也是剧中靖安司司承李必从死牢中抽调张小敬出来办案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张小敬担任长安不良人主帅9年,办案经验丰富,暗桩资源充足。

  这不是史料有关不良人的唯一记载。《朝野金载》还载,唐高宗后期中书舍人郭正一家的女婢与他人串通,给郭下毒,盗金银器,敕令长安、万年捉,不良脊烂求贼,鼎沸三日不获。不良主帅魏昶有策略,取舍人家奴,选年少端正者三人,布衣笼头至卫,遂破案。

维持社会治安

  《长安十二时辰》第六集,张小敬带着忠奸难辨的东宫右卫率姚汝能,闯进长安城地下世界找昆仑奴出身的长安城黑社会老大葛老寻找有关狼卫的情报。他敲门后,打开通往葛老住所的大门人看到张小敬转身就跑,张小敬拉着他说,放心,今天不查你!

  原来,不良人还肩负维护社会治安的职责。这个推断是否准确?从郭正一家女婢下毒、盗窃案中也可以找到答案。据《朝野金载》记载,郭正一家女婢犯案后,魏昶拷问郭正一家三名家奴领及四名负责长安城内治安的金吾卫街卒得知:高句丽人(犯案女婢玉素系高句丽人)给郭正一家的马夫寄信说:金城坊中有一空宅。

  魏昶据此判断,赃物应藏在金城坊,遂立即命令不良人前往金城坊空宅调查。不良往金城坊空宅,并搜之。至一宅,封锁正密,打锁破开之,婢及高丽并在其中。拷问,乃是投化高丽共捉马奴藏之。奉敕斩于东市。这和张小敬在空宅找到狼卫私藏油脂何其相像?

  石野智大由此认为,在长安城内的长安县、万年县,不良人以县行政下的维持社会治安人员的身份负责犯罪搜查,他们的活动与驻守在长安城内且隶属于金吾卫的卫士无关联。

  该判断是否准确?真人元开(淡海三船)撰写的《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记录的不良人抓捕僧人诬告案或可以说明。天宝元年(742年)10月,来自日本的留学僧人荣敷、普照等人,前往扬州(广陵郡)大明寺邀请鉴真赴日讲学。翌年,鉴真一行人准备航海赴日,但在出航前加入一行的安国寺僧道航以少学为由反对高丽僧如海等人随同赴日。如海大嗔,裹头入州,上采访厅告曰:大使知否?有僧道航造舟入海,与海贼连。都有若干人,已办干粮,在既济、开元、大明寺,复有百海贼入城来

  如海诬告道航等人勾结海盗,淮南道采访使遂立即下令将道航逮捕入狱,并向诸寺院派遣人逮捕贼徒遂于既济寺搜得干粮,大明寺捉得日本僧普照,开元寺得玄朗、玄法。其荣叡师走入池水中仰卧,不良久见水动,入水得荣叡师,并送县推问。

  这里不良久见水动,入水得荣叡师,即官府派遣不良人将藏匿池中的荣叡逮捕归案。当时扬州城一分为二,分别由江都县(街西)、江阳县(街东)管辖,其不良人当属两县管辖。从侦办盗窃等普通案件到办理涉外涉僧人案件,可见不良人职责范围包括维持社会治安。

  该推断是否合理?《长安十二时辰》中,不良人主帅张小敬,被靖安司借调,办理涉及长安城治安稳定、抓捕涉外恐怖分子狼卫的案子,也同样寓意不良人有维持社会治安的职责。

刑讯嫌疑人

  不良人不仅参与犯罪搜查、维持社会治安,也刑讯嫌疑人。据《旧唐书·杨慎矜传》载,隋炀帝杨广的玄孙杨慎矜,不慎被卷入宰相李林甫等的政治斗争。天宝六年(747年)11月,皇帝听谗言震怒,先将杨慎矜囚禁于监狱,后其身边人太府少卿张瑄等人也被捕。

  在关押张瑄的会昌驿(含华清宫在内的会昌县驿站),张瑄拒不回答办案人的讯问,遂令不良枷瑄,以手力绊其足,以木按其足间,撇其枷柄向前,挽其身长校数尺,腰细欲绝。眼鼻皆血出,谓之驴驹拔撅这是迄今发现的正史中唯一有关不良人的记载。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剧中,张小敬泄露小乙身份惹来不良人愤慨。历史上,不良人也曾轻侮官员。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载,唐朝宰相李勉在开封做县尉时,不良人为考验其行政能力,偷收贿赂,并故意将其透露给他。李勉责令其必须在三日内自首,并说过则舁榇相见。许多不良人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更有人故意逾越指定的三日时间,带着棺材而来。李勉大怒,令取石灰棘刺置于榇中,令不良入,命取钉钉之,送汴河讫。你不仁我不义。在棺材中安置石灰、棘刺后,李勉命将不良人押入,用钉子封棺,并扔进汴河任其随波逐流。在唐代,县尉与不良人关系微妙,新旧县尉交替,常会与不良人发生类似的紧张感,李勉与开封不良人之间这种典型冲突,大概也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