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文章标题:
“垃圾分类”未来可期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条例让中国的垃圾分类工作进入了强制时代。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专门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为何一个环保领域的话题能够再次引发持久而热烈的全民大讨论?因为垃圾分类工作在我国已经开展了20年之久,但取得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讨论其实是一次增强全民垃圾分类意识的重要契机。
不过,是否一定要强制才能落实,或者强制了仍难以落实?实际上,与垃圾分类管理一样,多年前施行的“限塑令”“控烟条例”等涉及公共行为的法律法规均存在难以落实的尴尬。究其原因,众说不一。
面对垃圾分类如何解决“落实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将全面启动,而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其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也被给予了更高的期待。
如今,难以落实的“限塑”“控烟”等工作也该迎头赶上了。
相关报道详见02~03版
策划人:田雄 执行人:庄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