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一转让用地陷入办证难
行政审批历时四年无结果
倪女士在青岛崂山区有一块受让土地,自2015年起,就想把早已具有建设规划和开工报告手续的建设用地重新申请开工。出人意料的是,在办理规划认可和开工建设手续时遇到重重难题。
4年间,她先后递交书面申请10余个,奔波于青岛市和崂山区规划部门40余次,沟通电话不下百余个,何时能办好手续仍未知。
办证陷入“死循环”
青岛市崂山区金都碧海山庄项目位于该市海龙路与东海东路交汇处。1994年,由青岛市太平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平洋房开公司)和青岛远东房地产有限公司(简称远东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办理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分片办理了开工报告,项目共建设132栋房屋。
1996年,远东公司将该项目13栋房屋的土地转让给了青岛天帝物业中介公司,后者接受了前者办理的全套建设规划和开工手续,并严格按照青岛高科园规划局审核批准的规划图和施工图开发建设了12栋别墅,并于1998年6月完成了竣工验收手续,留下其中30C房屋未施工建设。
2002年,经青岛高科园土地局同意并确认土地转让价格后,青岛天帝物业公司将未建设的30C房屋用地转让给倪女士。2015年,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为倪女士颁发了房地产权证。
受倪女士委托,2015年5月,刘女士持土地权证和原规划许可证,开始办理建设30C房屋的“规划审批及开工报告手续”,并将所需材料上报青岛市崂山区规划局(现称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崂山规划分局)和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简称青岛市规划局)。经过一年的审核,青岛市规划局通过了“原建设规划的全部材料”,并于2016年5月27日发布了“青岛市规划局关于崂山区东海路79号金都碧海山庄30C号楼工程进行社会公示的通告”。通告中确认建设单位为倪女士,建设项目是金都碧海山庄30C楼。
不过,青岛市规划局对其原本审核清楚的事项又进行了反复复查。期间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1994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标注的编号为3-3房屋,而1994年开工报告改为30C编号?
“当初栋号的变更是规划部门所为,规划部门应该存档。”刘女士说,远东公司向青岛天帝物业公司土地转让时提供的就是1994年11月20日申办的13栋房屋的开工报告,已将编号3-3改为30C。青岛市规划局在批前公示用一年多的时间,已经审查认可了30C编号的变更。
当建设30C房屋的资料全部核实后,崂山规划分局审批科一位侯姓负责人于2018年10月电话告知刘女士:“经研究,既然按照原规划进行建设,我们就不用再审批了,因为是已审批过的规划了,直接到崂山区建设局办理开工报告即可。”
于是,刘女士又向崂山区建设局提交申请开工的资料。但崂山建设局答复,按原规划建设可以,但需规划部门出具更改建设方的证明。
无奈,刘女士再次返回崂山规划分局,请求开具“按照原规划建设30C房屋,建设方更改为倪女士”的证明。但再次遭到拒绝。
相关手续资料显示,青岛市土地部门在颁发土地证中就已将房地产权利人标注为倪女士,并注明按原规划建设30C房屋。2016年青岛市规划局关于项目的公示中,也已将建设单位标注为倪女士。
“皮球”踢到区政府
在与规划部门的交涉中,让刘女士吃惊的是,每次她去申请办理手续,工作人员总能提出新问题,办证问题陷入“死循环”。
如,青岛市规划局、崂山规划局还提出:1994年远东公司办理的开工报告中写明13栋房屋的建筑面积为4330平方米,而1998年竣工报告写明12栋房屋的建筑面积已经是4200平方米,这样30C房屋的建筑面积就不够367.13平方米。
“青岛天帝物业公司开发建设的12栋房屋,是严格按照批准的规划图和施工图组织施工,在施工中对建筑面积没有做过任何增减变更。”刘女士说。
在一份“1998年6月30日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材料中也注明:青岛天帝物业中介公司共建设12栋别墅,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符合设计要求;经验收达到合格等级。竣工验收并无超规划面积问题。
据刘女士介绍,竣工验收的12栋房屋建筑面积与规划建筑面积的差额问题,是统计计算标准不一致造成的。这种统计标准差异,在金都碧海山庄项目建设的132栋房屋都存在。
对上述质疑,青岛市规划局始终无法正面答复。据当事人回忆,2019年4月,崂山区审批科侯姓负责人在回复刘女士的电话中说:“经研究,我们没有依据否定你的建设项目,但是我们也没有依据批复你的建设项目,因为原规划都是崂山区政府办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倪女士所属的30C房屋用地,早已为不明身份的人占据。
5月29日,记者就上述问题,分别采访了青岛市规划局以及崂山规划分局的相关负责人,截至记者发稿前,未得到任何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