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餐制:让校园“舌尖”更安全
“陪餐制”的出台,无疑为学生吃上既安全又营养的食品多加了一份保障,也进一步改善了学生的伙食,但同时“陪餐制”的出现也引发了不少非议。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一经发布,迅即引起全国各级学校的积极响应。特别是校长、家长陪餐制度,让更多的老师、家长走进教室,与学生共进校餐。
随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开展了2019年春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派出4个调研组,分赴北京、浙江、安徽和湖北等4省(市)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专题调研。
目前学校对《规定》的要求落实情况如何?防控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的全套机制是否已经在各地的各个部门建立?陪餐制等制度是否不再流于形式?成为全国学生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
学生食品更安全了
在陪餐制出台后,河南省驻马店某中学就如何落实陪餐制,邀请了50多位学生家长以及教育部门和食药监部门,来学校食堂体验并填写意见表。
一位学校食堂承包商孟新(化名)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在陪餐制出台后,目前学校对食材要求更严格了,关于食品安全问题把关更严了。
记者了解到,在《规定》印发后,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随机派出的调研组对北京等四省市进行调研并作出评价,四省(市)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部署开展了学校食品安全自查和春季开学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学校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调研组对存在的制度不完善、加工操作过程不规范、清洗消毒不及时等食品安全问题和风险隐患进行现场反馈并要求立即整改。
除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外,全国各省市县有关部门在规定发出后也紧锣密鼓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陪餐制。近日,长春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落实长春市中小学校陪餐制度的通知》,就长春市中小学校规范落实陪餐制度提出明确要求。
该《通知》明确,全市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及民办学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陪餐制度。有学生在校就餐时均需执行每餐陪餐制度(包括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寒暑假)。
记者还注意到,河南省从2015年起就开始推行学校领导陪餐制,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陪餐制已经逐步运作成熟。另外,目前正在大力实施的“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让1.2万所学校的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监督配餐全过程。
在河北省邢台市1488所建有食堂的学校和幼儿园中,已经全部实行了“校长陪餐制”,每天大约80万名学生在食堂就餐,“清洁厨房”达标率80%以上。记者在网上检索发现,早在2013年10月,原邢台市食药监局联合市教育局就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各类学校幼儿园推行“校长陪餐制”工作的通知》。
在今年的2月份,北京市教委也曾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19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学校用餐安全作了详细规定。该通知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安排学校相关负责人每顿饭与学生一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供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资深媒体人葛雪刚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说,食品没有绝对安全但要做到相对安全,目前各相关单位重视,领导以身作则,视安全为己任,把好安全关,陪餐制必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让学生吃上放心餐。
学校的伙食改善了
“在没有陪餐制度之前,学校的伙食很一般,多亏实行了陪餐制度,学生的伙食好多了,要不然学生真的吃不到那么好吃可口的饭菜。”河北省某地的一位学校老师这样感慨。
河南永城某学校的一名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陪餐制度实行后,陪餐的老师经常向食堂提意见,学校的伙食也在逐渐改善。
上述某学校食堂承包商孟新说,陪餐制度出现后,其实对各方都有利,陪餐不仅仅是监督食品的安全和饭菜质量,还可以检测营养达不达标,符不符合学生口味等。在陪餐中,相关负责人还可以观察孩子日常的饮食习惯,并及时维持学生就餐秩序,减少学生就餐浪费等情况的发生。
陪餐以来,孟新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就餐秩序明显好了很多,挑食的毛病也减少了。孟新还介绍,在老师陪餐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菜谱不符合学生口味后,会及时反映给食堂,这样就做到了有效沟通。食堂也会及时改变菜谱争取做出学生可口的饭菜。
市场监管总局和教育部的联合调研组在调研后也称,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联合教育部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学校主体责任,防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宣传贯彻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并将学校食堂,以学生为主要供餐对象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作为监管重点,实行全覆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还会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幼儿园建立集中用餐信息公开、家长陪餐、食堂食品原料公开招标和定点采购等制度。同时,大力推动学校食堂和供餐单位实施“明厨亮灶”,探索学校食品安全智慧监管。
学生家长丁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陪餐制是比较好的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之一,食品安全涉及人性良知,应该多机制、全员监管。把涉及食品安全的经典案例及处罚办法公示于众,动员全体职工、学生、家长,特别是学生自身的维权意识,学校职工、学生、家长定期开食品安全碰头会,所有出现的问题及隐患现场确认,形成问题闭环。
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王红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校长在陪餐时不能吃完抹嘴就走,一定要提出建议和意见,形成监督机制。校长除了处理学校日常工作外,也涉及开会、学习等情况,在这方面一定要做好交接和提醒替换制度,让陪餐制度连续起来,起到持续监督作用。
陪餐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王红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指出,校长陪餐制虽然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的确改善了学生的就餐环境,但目前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仍需细化。
他举例说,如很多孩子对校长有畏惧感,如果校长坐在餐厅里与孩子共同吃饭,孩子是不是会有心理压力?化解这种尴尬,从目前看还要有一个过程。
再就是,校长在陪餐时一定要注意全程参与,好多校长在陪餐时,饭菜都可能是由工作人员早早准备好了,这样在学生心目当中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他建议,校长或者老师陪餐时一定要全程参与,与学生一起打饭排队,不搞特殊。所以,校长或者老师要做到:不得服务人员提前把饭菜打好,不得饭菜与学生不同,不得不洗餐具离开,不得不付费。
网友“徽记大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校园里连食品安全都保证不了,其他的问题可想而知。“我看过一个20分钟的纪录片,讲的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摄制组去拍摄日本陪餐制度,是校长先吃,之后才是学生,然后学生轮流值日,排队打饭,吃多少要多少,不浪费。相信很多家长也看过。我们国家实施的一个新的制度,一定要有问责,要有监督,要有黑名单,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制度上经常存在的贯彻瓶颈。”
北京的学生家长王智力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家长监督机构,比如家长伙食委员会等志愿组织,定期监督,深入了解,保证学生食品安全。
媒体人许顺喜认为,还可以实行社会、家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媒体记者等多种机制的监督,通过临时抽查的方式,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来规范学生食堂卫生正规化发展。
北京的一位学生家长常鹏对陪餐制提出了质疑,他说:“陪餐制,有条件的学校才可以实施,没条件的学校可以不实施,弹性太大,条件的界限不明确,学校不安排陪餐,家长根本就没机会去学校食堂。”
“我最关注的是学校食堂的卫生情况,应当把卫生作为首要问题去抓,碗筷等用具杀菌消毒问题,学校可以派专人监管。把好病从口入关是对学生负责,也是学校该给下一代做的表率。”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秘书长唐俊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