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政府蓝皮书:见证中国法治政府的发展历程
法治政府蓝皮书对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状况进行了总结。既总结了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未来法治政府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4月21日,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共同编写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2018)》在京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谈道,《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到今天已经发布了5本,对中国法治政府实践状况进行了总结。既总结了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建议,对未来法治政府建设也有参考价值。
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再一次掀起了各地进一步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新高潮。
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马怀德谈道:“法治政府奖、《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和《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以下统称《蓝皮书》),共同组成了我们观察地方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用评比和鼓励的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得到了很多地方的积极回应,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蓝皮书》
见证中国法治政府建设
“《蓝皮书》既是一个实践成果,也是一个理论成果,不仅梳理了法治政府建设实践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也概括总结了法治政府理论研究、学术研究的新进展情况。”马怀德谈道。
自2012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建立了法治政府评估体系,以独立自主的状态进行调查、研究与评选。
随着人民对法治政府的要求与期盼不断提高,“法治政府奖”奖项评选与《蓝皮书》评估结果的影响力越发扩大,其评选的公平性与评估的科学性都在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蓝皮书也见证了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发展历程。
最新一期《蓝皮书》指出,党的19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行政法理论界与实务界协同攻坚克难、开拓进取,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蓝皮书》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与法治政府建设的历程,法治政府建设认识逐渐深入和全面,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内涵、组成单元、阶段要求和重点难点,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认识。法治政府理念不断拓展,更新和完善,并获得普遍认同和践行。行政诉讼反向督促法治政府向前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对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化解社会矛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方面,行政诉讼制度所代表的司法监督弥补了人大监督、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监督的不足,具有推动行政法治发展的“杠杆”作用。
《蓝皮书》编写组除了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以外,还有国内多所法学院校、研究机构的学者参与其中。
据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王敬波介绍,最新发布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2018)》,有来自国内1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写,专家学者们在编写报告的同时,共同见证了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成就与发展的步伐。
普遍高分的项目不再考评
“我们的研究思路是既然研究法治政府,就不能游离在法治政府之外。要政府改善法治水平,就必须用政府的语言、政府的思维方式、政府的管理体系进行契合和引导,才能达到助推的作用。”
王敬波谈道,以评促建是评估体系与评估报告的核心。因为“评估、排名、奖优、罚劣”是政府通常进行工作的方式,这样的评估体系也易于政府接受。
法治政府奖的重点是推广成功经验,而《蓝皮书》则是正面与负面相结合的一个评估排名。
在考评体系方面,《蓝皮书》不断按照中央精神和政策要求,根据法治政府建设的规律,对一些指标和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连续六年对全国各地的市级政府包括职能部门进行评估。
从2013年首次评估的53个城市扩展到2018年的100个城市,评估对象覆盖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长春,长沙,成都等27个省会所在地城市,以及23个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46个根据人口数量选择的其他城市。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王青斌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评估体系是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研发的,其评估项目是在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的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基础上进行制定的,对制度建设、实施情况、公众评价等多个项目进行考核。评估进行5年来,每年的整体指标略有差别,会在实践中有增补和调整。
“最早的评估是没有公众满意度调查的,由于感受到公众满意度是重要的考评指标,从第二届开始增加了。第一届的评估中,行政决策部分也只考评制度建设,而从第二届开始增加了对决策实施的考评。而对原来得分普遍很高、没有区分度的指标,在第二年的评估中或许将去掉一部分。”
王青斌介绍说,法治政府研究院充分依托了中国政法大学教学科研平台,依靠学校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源,在寒暑假学生回家的时候要求学生对政府行政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试。测试往往分多次、多个时段进行,以更为公平地考察政府行政能力、法治政府建设的水平。
八成地方政府跨过“及格线”
纵观近三年的《蓝皮书》中对法治政府的评估成绩:2016年的评估显示88个城市得分在600分以上;2017年的评估显示93个城市得分在600分以上;2018年的评估显示80个城市得分在600分以上。
综合三年评估的情况,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全部被评估的100个城市中,八成城市达到了及格水平。
仅仅在4年前,2014年《蓝皮书》指出,当时100个被评估城市中有52个城市所得总分在及格线以下,过半数的市级政府的法治水平处于不及格状态。
通过《蓝皮书》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在法治意识、法治观念、依法行政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改革开放40年是我国法治不断进步的40年,也是奋力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40年。在这40年里,我国法治政府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而不断推进,一部又一部法律的出台和实施,一项又一项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将法治政府的理想蓝图逐渐变成了现实。回顾40年行政法制建设的历程。我们可以自信地说,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接近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马怀德谈道。
在看到进步的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法治政府建设有待解决的问题:法治政府的组织领导、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现、行政执法这三项指标得分较低,短板“扯后腿”现象明显。特别是法治政府的组织领导测评,从2014年至2018年,各项一级指标的得分率来看,法治政府的组织领导得分率基本处于不及格状态。
《蓝皮书》除了对事实的评估,法治政府研究院还针对所评估的每个城市都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设的改进意见与建议,在见证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同时,《蓝皮书》也为中国法治政府建设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