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记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模戚恩雨
戚恩雨是山东省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竹岛派出所塔山警务区的社区民警。多年来,他怀着对社区警务工作和广大群众的热爱,把社区警务“小岗位”当成建功立业的“大舞台”,在平凡的岗位取得优异的业绩,赢得辖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由衷敬意,先后被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雄模范”等称号。
主动提出到基层工作
1999年8月,戚恩雨从部队副团职岗位转业,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在威海市公安局环翠分局城里派出所任社区民警。从穿上警服的第一天起,他就经常在心中默读16年前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无比深情,他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很快赢得了居民们的认可。因为工作出色,2002年7月,戚恩雨被调到环翠分局警务督察大队,从事督察工作。
可不久,红光社区的30多户居民联名到公安环翠分局“请愿”:戚警官调走很长时间了,可红光社区的居民还经常念叨他。
群众的呼唤,坚定了戚恩雨重回社区的决心。他拿着自己总结的1万多字的《怎样当好片儿警》的调研文章,找到分局党委要求重新当片儿警。“社区是最需要警力的地方。让我选择,我更愿意到社区,多为老百姓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儿。”戚恩雨说。
2007年3月,他如愿以偿来到竹岛派出所,负责塔山警务区治安管理,戚恩雨就像鱼儿重回大海,忘我地投身到社区警务工作中。
干片儿警没有捷径
塔山警务区常住人口4242户12626人,暂住人口3000多人。警务区的任务相当于5名民警的标准工作量。且塔山警务区又是老城区,出租房和各类场所密集,流动人员多,还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市区最大的早市,管理工作量非常大。
困难没有难住戚恩雨。他给自己制定了工作规划:早晨6点多步行到塔山早市巡逻,上午和下午在整个辖区车巡一遍,晚上不论值班与否,都要到社区转一圈,上学、放学时间准时出现在塔山中学、小学门前。
“干片儿警没有捷径,全是靠鞋底子、嘴皮子磨出来的。”戚恩雨说,一年365天,他始终如一。
随着外来人口增多,社区住户的流动性不断增大。为了随时掌握辖区住户变化,戚恩雨经常到居民家了解情况,在他随身携带的社区警务专用包里,警民联系卡、承租房屋登记表、暂住人口登记表、出租房屋呈批表、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数码相机、剪刀、胶带、各种台账、询问笔录一应俱全。
累计2.5米高的记录资料、发放7500张警民联系卡,多年的社区工作让戚恩雨练就了令人称奇的本事:哪一栋楼在什么位置,楼上人家都有什么特点,哪一间草厦子是哪一户居民的,他闭上眼也能说个八九不离十,被辖区群众亲切地称为“活字典”。
小警务室也有大作为
“有时候有急事,我会直接到‘恩雨警务室’找戚警官,警务室的外面有‘警民一键通’,上面有戚恩雨警官的照片、警号、电话,还有绿色、红色两个按钮,如果戚警官不在,按绿色按钮能直接拨打戚警官手机,按红色按钮直接拨110报警,感觉很方便。”文昌社区居民石福梅说。
2018年5月23日,以全国公安机关二级英模戚恩雨命名的“恩雨警务室”在竹岛派出所文昌社区正式揭牌成立。“恩雨警务室”挂牌成立是创新社区警务工作模式,提升社区警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件重要实事,也是公安机关打防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窗口和纽带。
多年来,“恩雨警务室”形成了“1名民警+2名辅警+N支社会力量”的社区警务模式,建立了具有可追溯性的工作台账,实现对社区治安的动态化管控,社区可防性案件逐年大幅降低。
付出终有回报,“恩雨警务室”被山东省公安厅评为一级警务室,戚恩雨在工作中摸索整理的一套工作流程被省公安厅评为基层工作经验二十项之一。“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是对我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现在社区各项警务工作在有序推进,我们将积极打造平安社区,助力城市建设。”戚恩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