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警“郝教头”的芳华人生

“站如松,行如风。目光如炬,声如钟。”这是大多数民警对郝志强的第一印象。

  郝志强,今年40岁, 2005年退伍参加公安工作,并于同年被选拔进入新组建的贵阳铁路公安处特警队。14年特警生涯,在血火的历练中,郝志强从首批特警队员成长为特警支队副支队长,从苦练专业技能到成为全局警务实战教官,锻造了一身钢筋铁骨,也铸就了坚毅果敢的特警品格。

特警队员的“特战”

    特警工作,艰巨而辛苦,责任重大却又细碎繁琐。

    作为副支队长,郝志强要带领特警们在贵阳、贵阳北两个大站执行武装巡逻、处突防暴、立岗卡控等日常工作。一天立岗8小时、武装巡逻2万多步是最为平常的事,遇到紧急突发情况,他们总是冲在最前面。

    2017年春运期间,贵州突发暴雪凝冻天气,贵阳东火车站多趟列车晚点,站内滞留旅客近2万人。整个候车厅人头攒动,滞留旅客把站区围得水泄不通,现场气氛接近临界点,极易发生踩踏和骚乱。紧急时刻,郝志强带领7名特警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分隔人流、制止行为过激人员、反复宣传疏导……40多个小时后,滞留旅客全部安全转运,郝志强和他的队员们,嗓子都已哑得说不出话来。

    特警的“特”,还在于随时都可能受命出征。

    2011年至今,郝志强先后执行过32次援外任务,北京、上海、厦门、广州、乌鲁木齐等17个城市,都留下过他的足迹;抗震救灾、奥运会等重大安保任务,都倾洒过他与战友们的汗水。而每次出征,短则十余天,长则3个多月。用郝志强自己的话来说,这些年他每年都有六七个月的时间在外奔波。

    援外安保任务标准高、时间长、要求严,郝志强总是干在最前面,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带动队员们完成各项安保任务。而闲暇时,他会利用休班时间去超市购买食材,做几个具有家乡风味的简单小菜,缓解队员们的思乡之情。细心的他,还会悄悄订好生日蛋糕,让队员在异乡的岗位上也能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细心的关爱让辛苦的工作也充满了乐趣,在他的带动下,队员们总保持着昂扬的干劲。2010年,广州亚运安保期间,他带领的援粤小分队先后查获10余名公安部网上在逃人员,得到广州市公安局高度赞扬,还专门向贵阳铁路公安处发来了感谢信。

警务教官的“磨砺”

    2012年,郝志强被选任局处两级的警务实战教官。从那年起,他先后担任了7批初任民警培训教官,培养了1200余名身体素质硬、警务实战能力强的优秀民警,并承担了成都铁路公安局大部分的警务实战培训任务。“郝教官”这个称呼,在全局中越叫越响。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是郝志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真实经历的切身体会。

    2009年,郝志强在执行一次抓捕任务中,由于时间紧迫,人员不足,临时组成的三人抓捕小组间缺乏严格训练后的磨合与默契,冲锋在前的郝志强被歹徒突然拿出的砍刀砍中左臂。这道7厘米长的伤疤永远留在了他的手臂上,让他记住了这次血淋淋的教训,也切身体会到警务实战技能对一名公安民警的重要。

    这个心结,他带到了训练场上,时刻告诫自己,也告诫他人。

    训练场上,郝教官的要求严格得近乎苛刻。为了提高学员身体素质,磨炼意志,即使在气温高达38摄氏度的夏日,他一样要求大家进行室外负重训练;警械课上,为了让学员对警械的使用产生肌肉记忆,一个简单的动作,他会带领大家反复练习上百遍;枪支课上,为了缩短学员快速拆装枪支的时间,他逐一辅导,现场示范,虎口常被磨得血迹斑斑;对抗演练中,他不厌其烦纠正战术动作,不容任何瑕疵。

    作为教官,他要付出成倍于学员的耐力、精力与体力,一天训练下来,他常全身酸痛,有时甚至拿筷子,双手都会不自觉地颤抖。

    除了严格,学员给他的另一个评价就是“拼”。20167月的一次送教下基层活动中,他带领教官组仅用一周的时间,便完成了贵州境内12个派出所的实战培训。期间,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示控制技巧,他主动充当学员配手逐个剖析动作和细节。一天几百次的摔打,他的身上往往是青一块紫一块,晚上要垫上软枕头才能入睡。

    梅花香自苦寒来,汗水换回的是丰厚回报。10年来,他带过的1200余名新警,很多已成长为派出所的骨干尖兵,有些已经走上领导岗位。而对学员们来说,一声亲切的“郝教官”,是对他发自内心的感激与尊敬。

铁血男儿的“取舍”

    常年出差在外,郝志强很少能照顾到父母,沟通基本都是通过电话。而电话里,善解人意的父母往往是报喜不报忧,除了关心和叮嘱,半点不提自己的辛苦与不便,这让他心里既温暖又歉疚。

    20153月,郝志强的父亲因膀胱癌住院,即将手术。老人年事已高,手术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就在这时,郝志强又接到出征命令。面对病弱的父亲,他第一次向组织提出了困难和请求。得知情况的父亲,却阻止了儿子。豁达的老人劝解儿子,生死有命,吉人自有天相,既然身为一名警察,就该以职责为重,服从组织的安排。老人还把郝志强的母亲和姐姐都叫来,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在家人的理解支持和自己的牵挂不舍中,郝志强告别父亲,踏上征程。直到手术当天,他接到父亲手术成功的消息,一颗悬着的心才落地。

    “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但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好儿子!”时至今日,说起这事,郝志强依然湿了眼眶,这也是他难得一见的脆弱时刻。对他来说,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是他前行路上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