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法学会大力推进法学会​建设实体化实战化

  本报讯(蜀研) 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法学会自2016年12月成立以来,自觉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务实推进“实体化、实战化”建设。

  多方着力,扎实推进实体化建设。落实组织保障,建立了市法学会党组,落实办公场所、配备专职法学工作人员。打造“精英团队”,市法学会自建立以来,广泛吸纳各界法律服务者,截至目前共发展团体会员单位8个,个人会员240名;成立“七五”普法讲师团,组建“法律服务专家库”,为开展法律服务提供坚强有力的专业人才保障。加强法学会“三级平台”建设,市级层面建立了“法律诊所”,确保有人、有办公场所、有制度规范,在乡镇(街道)、村(社区)层面有序推进以西城街道、春城社区为样本的基层平台建设。

  精耕细作,扎实推进实战化建设。春风化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三八”妇女维权日、“3·15”消费者权益日、“科普活动月”、“12·4”等法治宣讲活动;大力发挥“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作用,深化推进“法律十进”活动;继续推进市26个乡镇、街道办,169个村(社区)的“三级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依托1661余名网格员,将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全市1441个网格,扩大法律服务范围。积极参加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积极组织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稳定风险评估,对征地拆迁、棚户区改造、脱贫攻坚、凉山彝族火把节、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和邛海国际帆船赛、老城区拆迁等重大项目、重大活动进行评估、研判,为全市重大决策作参考,确保把社会稳定风险降到最低。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充分发挥法学会专家库、基层法律服务平台的作用,协同完善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组(居民小区)四级调解组织建设,突出重点领域调解;依托公安交警大队建立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交警行政调解、交通法庭进驻的司法调解联动平台,实现三调对接,由当事人自主选择纠纷解决方式,快捷有效化解各类交通事故纠纷。

  在下一步工作中,市法学会将继续深入推进实体化实战化建设,为法治西昌建设增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