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筑企业打“预防针”之作

本书由52篇文章组成,分为上、中、下三篇,结合多个疑难案例,对施工合同履约中的证据特征、证据管理重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朱树英新书《未雨绸缪控风险:

施工合同证据两分法及管理三要诀》上市

 

 

201811月正式出版后,《未雨绸缪控风险:施工合同证据两分法及管理三要诀》一书(简称《未雨绸缪控风险》很快卖出了近6000册,甚至出现了一家施工企业团购500本,中高层管理人员人手一册的情况。

经常有人说好律师赛良医,把为社会治病推到律师身上。《未雨绸缪控风险》教施工企业怎么去管控风险,这不仅仅停留在治病上,显然具有超前意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宏俊认为,该书为建筑企业打了预防针

知识产权出版社编辑齐梓伊总结说,《未雨绸缪控风险》具有三大特点:专业性、全面性、实用性。该书作者朱树英律师称,目前市场上缺乏专门针对施工企业证据管理的工具书,希望本书能够填补这一缺漏,就了遂初衷了

 

50多年从业经验而成

书的畅销在意料之中,市场上已经盼望已久,很多人都希望我能出书,应大家要求,每天早上3点起床抽出两小时,一年省下700多个小时,写下了《未雨绸缪控风险》。朱树英律师笑着告诉记者。

在建筑行业中,朱树英律师是个名人。他是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主任,该所曾为上海浦东机场、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国家博物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迪士尼乐园等多个工程提供过法律服务。

朱树英律师曾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工作过28年,从事律师工作20多年来承办过近千件有关建筑、房地产领域的非诉讼和诉讼案件。古稀之年的他十分惋惜由于当事人证据管理的缺陷,最终导致败诉、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这样的案件在建筑行业非常多。

朱树英认为,施工企业需要合规管理,不合规是企业的第一大风险,合规和风控是整个建筑行业依法经营的前提。然而,许多施工企业的证据认知能力和管理能力亟待提高,企业自上而下都应该加强对证据的认知,减小法律风险。

我主要做实务研究,50多年的工作中没有离开过建筑行业,既有建筑企业管理经验,也有办案的经验,《未雨绸缪控风险》是我对实务操作的总结。如果没有这么多的经验积累,我是写不出这本书的。书的实用性很强,我想这也是它为什么受欢迎的根本原因。朱树英律师谈及写作感受时说。

朱树英说,勤奋和思考很重要,《易经》中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一直鞭策着我,很多人说我是拼命三郎’‘上海滩最勤奋的人

“70岁高龄的朱律师归纳整理浩如烟海的司法案例,总结摸索出规律供同行参考真是不易。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PPP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吉宁如是评价。

 

构建证据管理三要诀

本书将多个疑难案例收录其中并进行分析,它由52篇文章组成,共65万字。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证据篇”——施工合同履约证据的两分法;中篇为管理篇”——施工合同履约证据管理的三分法;下篇为时效篇”——施工合同履约证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部分是书的核心部分,主要从管理的角度构建了以企业领导、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三大证据意识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也就是三要诀,当然我也是通过实务、案子来解读证据管理。针对书中的内容,朱树英向记者进一步阐释。

朱树英告诉记者,《未雨绸缪控风险》是建筑行业的专业书籍,不同于理论研究。建筑施工中的案件非常复杂,本书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在案情上进行深入推敲,为施工企业证据管理提供了较为实用的措施。

记者翻阅本书发现,该书收录了《也从上海市欢乐谷侵权赔偿案看过程检查程式文件的极端重要性》《再从上海市比萨斜楼案看忽视过程办理设计变更签证导致的致命后果》等多个经典案例。

此外,在《三大意识指导总结691项合同履约证据清单应大力推广》一文中,朱树英详细列出了施工企业项目合同履约证据管理清单。他告诉记者,在任何一个建筑工程诉讼案件中,原被告双方都需要根据各自主张编制证据目录或证据清单,那么积累什么样的证据可以有效服务诉讼的需求?朱树英在书中共详细列出了691项。

如果没有这样的专业,你说有691项别人可能说200项就行。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原司长吴慧娟说,这691项合同履约证据清单,包括商务类清单、物资类清单、财务类清单、安全类清单、技术/质量类清单、综合类PPP项目清单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刘品新阅读完本书表示,《未雨绸缪控风险》是案例用书,书中提供了很多经典案例,甚至可以说是指导案例,它对施工企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刘品新认为,从理论上看,现在说文书管理或文件管理的较多,目前还很少有证据管理的提法。证据学科中也没有证据管理,只有证据保管或者证据保存。他认为从这个角度来说,《未雨绸缪控风险》是非常好的理论著作。

针对刘品新的评价,朱树英告诉记者,他感到很欣慰,一个专业做证据研究的教授能认可实务工作者的专业书,这对我多年的工作也是一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