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调解机制 践行“枫桥经验”

创新调解机制 践行“枫桥经验”

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街道

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

 

  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街社区服务中心,一楼东侧大厅“法制宣传中心”的引导大字映入眼帘。进入四楼的海滨街指挥中心,“海滨街人民调解工作组织结构图”呈现在数字化指挥平台的大屏幕上,这里不仅有品牌调解室,还有综治网格员。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综治网格员和品牌调解室只是海滨街道创新调解机制、完善调解机构的一部分。

  近年来,他们经过不断总结探索,一个以基层为抓手,层层解决信访问题,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将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的“枫桥经验海滨模式”逐步显现雏形。海滨街道也因此荣获全国法治示范单位、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天津市综治工作先进地区等多项殊荣。

品牌调解室:

把矛盾化解在街道层面

  “位于海滨街海滨司法所的‘若水’调解室20187月正式挂牌成立,迄今为止基本上平均每月调解一起事件,均得到当事人双方的一致认可。”海滨街海滨司法所所长张福刚介绍说,去年8月,一起居民与物业间发生的矛盾在居委会调解不成的情况下,“若水”品牌调解室仅用一次就调解成功。

  该街心港假日东社区每个楼门都有密码锁,物业保洁人员无法进入,便在每次打扫卫生时随意摁某家业主的门铃对讲机,请求帮助开门。

  然而,恰巧一位居民帮助摁开关后,在家忽然晕倒且造成脑部轻微受伤。为此,居民要求物业赔偿,物业表示这是居民个人身体原因所致,双方陷入激烈争吵。张福刚介绍说,“双方先是找到居委会,未果。最终来到‘若水’调解室,我分别把居民和物业安排在两间办公室,分头做调解工作,从法律条文和人情上下手。让他们都认识到各自的问题,双方最终同意调解。”这只是“若水”调解室成功调解的事件之一。

  面对纠纷,张福刚和他的调解员同事的看家本领就是做通当事人工作,把矛盾化解在街道层面,让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

  当出现村居矛盾纠纷或涉访涉诉案件时,首先由辖区综治网格员进行调处,如遇困难,则按类别将问题移交到“若水”品牌调解室或访调对接调解室进行调处。若遇重大问题或调解室无法进行有效调处的问题,则交至海滨街人民调解中心进行调解。

综治网格员:

调解纠纷的和事佬

  “别看小田年轻,处理问题却有一套,居民们有事都乐意找他。”他就是该街同盛西里社区综治网格员田家玉。自从田家玉来社区后,很多邻里纠纷经他处理迎刃而解。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调解因为装修问题引起的邻里矛盾。”田家玉说,不久前,小区一户居民装修,在砸墙的时候震落了二楼住户厕所的瓷砖,为此,邻里矛盾升级。

  在巡逻中得知此情况后,作为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重要成员和综治网格员,田家玉主动前去调解,但因为涉及费用问题,调解了一天也没成功。

  受害一方同意施害方进行维修还原,且愿意拿出一笔费用,但费用谁来代管和监督成了难题。最后征得双方同意,田家玉想出了一套第三方代管的解决方案。

  这件邻里纠纷他仅用了两天半就处理好了,达到了小事不出社区的目标。

  像他一样的综治网格员,海滨街有40位,每个村居都有1位。“我们网格员有一个专属微信群,平时都会进行工作经验交流或是业绩比拼,其实就是把自己负责辖区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在群里共享,做到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春华社区的综治网格员郑越做的工作就曾影响过他。

  郑越负责的辖区有一所学校——三号院小学,通过每日的巡逻,他发现三号院小学门前在上下学高峰时总有一辆卖水果的车堵在路上,给来往行人及学生家长的出行带来不便。为此,他多次找到商贩沟通想让水果商贩撤离此处但无果。

  郑越换位思考,开始与商贩谈心聊天,得知商贩也有一定的家庭负担后,主动为水果商贩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摊位,让水果商贩离开了拥堵点,此举彻底改善了三号院小学门前交通拥堵问题。

  “这些网格员是苗头隐患的报警器,是调解纠纷的和事佬,是收集社情的顺风耳,是社会治安的流动哨。”海滨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刘学茜说,作为新区“网格员”试点的海滨街,20183月成立综治网格员大队,40名综治网格员分别下派到辖区的40个村居,他们对所属村居以及海滨街的综治工作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践行“枫桥经验”,探索海滨模式

  海滨街地处天津市滨海新区南部,东邻南港工业区,南与河北省黄骅市隔河相望,西接太平镇,北靠大港水库,辖区面积176平方公里。辖区点多线长面积大,矛盾有时较多。

  20165月,滨海新区公交集团为海滨街开通公交943路,该线路自筹化运行以来,就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拥护,但本来是一项便民出行的重大举措,却在试运行期间,因为影响了原来运营的18辆私营车辆而引发矛盾。这些私营中巴车主为实现自身利益,利用各种手段阻挠943路正常运营,造成恶劣影响。

  刘学茜回忆,“一时间矛盾突显,私营车辆的车主每天全天候轮流坐在943路公交车前阻挠车辆行驶,而住在附近的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无法乘坐公交出行纷纷来到街道反映问题。那段时间,我们一边要面对阻挠943路正常运行的私营车主,一边要面对三五成群的居民乃至100多户居民反映问题……每天的工作重心都在解决此问题上,希望尽快将问题化解在街道。”

  面对这种局面,海滨街借助大调解的优势,一方面做18辆私营中巴车车主的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安抚上访居民的情绪,并促进新区建交局不断同中巴车主谈判,了解诉求达成一致。值得欣慰的是,经一个多月深入细致的说服疏导教育、政策解读、情感沟通,最终与私营车主达成协议,他们停止阻挠正常秩序,公交943路顺利运营,群访事件顺利得到平息。

  “改革发展已经到了深水区,做好群众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事关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这起信访纠纷事件的成功解决,给我们街道很大的触动。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上,社区与街道一级必须担当作为!”刘学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