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智友:使转隶成为法律监督工作创新发展的契机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崔智友就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司法保障脱贫攻坚战,以及两高报告热点内容接受了本社记者采访。

 

本社记者 汤瑜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崔智友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建议,加快跨部门大数据共享办案平台建设;完善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体系。针对今年的两高报告,他表示具有很强的新时代特征

 

加快推进跨部门

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

 

据了解,长期以来,政法部门各自的刑事案件信息系统局限于条线内部循环,公检法之间办案业务衔接,主要通过法律文书派员交换、案卷资料派员移送、来回换押提审、案件信息重复录入等传统方式实现,既繁复又耗时耗力。大多地方政法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完全实现网络实时传递和即时共享,增加了司法成本,影响办案质效。

崔智友建议,中央政法委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统一方案标准,加快推进共享共用的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工作,从中央层面强化顶层设计,从数据统一标准、数据共享要求、数据安全管理职责、全业务网上协同、新兴技术与政法业务深度融合应用等方面明确办案平台建设标准。他说。

同时,加大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共享办案平台建设保障力度。崔智友指出,要明确相关政法部门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跨部门数据共享的安全保障机制、运维管理机制和部门数据共享协同激励机制等;完善互联互通政法网的建设和基础保障措施建设,明确建设资金保障要求和建设时间,确保跨部门大数据共享办案平台应用效益,更好地满足政法各部门业务工作需要。

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法官检察官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意见》,要求完善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保障,综合考虑法官、检察官的任职资历、工作经历等条件,比照相应职务层次,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确定享受住房、医疗、车补等福利政策和退休待遇

近年来,广西检察机关按照中央部署,积极推进检察人员职业保障制度改革。目前,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检察官助理和书记员职务序列已全面实施,检察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增资已落实到位,检察人员职业保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但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与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相配套的待遇标准一直没有明确,可能影响到法官、检察官队伍的发展稳定。各地司法体制改革中普遍反映的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相关待遇不明确等问题仍然存在。

崔智友建议,尽快明确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相关待遇适用政策。参照中央《关于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实施后交流适用政策的通知》和中组部、人社部《关于实行单独职务序列后法官、检察官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精神,从中央层面具体明确法官、检察官单独职务序列相关待遇适用政策,推动地方及时落实到位。

同时,合理保障已退休法官、检察官的待遇。做好法官、检察官退休工资标准出台实施前后的政策衔接,对员额制改革后退休的法官、检察官,统一按照新标准计算退休待遇,及时补发按照原标准核算导致的退休收入差额。他说。

 

两高报告体现社会主义

司法制度自信

 

312日下午,崔智友参加广西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两高工作报告,他指出,两高工作报告具有很强的新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两高讲政治、顾大局的使命担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信。

过去一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很多工作令人印象深刻。崔智友表示,最高法会同最高检、公安部严惩涉黑涉恶犯罪,联合最高检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和意见,采取有效措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高法充分运用司法手段促进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全力以赴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执行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在司法公开、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亮点纷呈。

崔智友指出,过去一年,新一届最高检党组使转隶成为法律监督工作全面发展的契机,各项检察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

他介绍说,最高检研究建立涉法涉诉7日内程序回复、3个月办理过程或结果答复制度,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昆山反杀案”“赵宇案”“涞源反杀案等正当防卫典型案件的呼声,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此外,坚持以理念变革引领法律监督创新发展。最高检提出法律监督不是零和博弈,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司法理念等。在崔智友看来,这充分体现了最高检对检察工作、法律监督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认识更深刻更科学。

值得关注的是,最高检还坚持以内设机构改革为突破口,突出专业化建设,坚持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并行,推动各项法律监督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发展。

崔智友建议,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工作,帮助解决编制、人员、经费等相关问题,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加快推进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共享办案平台建设,促进司法规范化和办案效率,同时化解法院检察院人少案多的尖锐矛盾;完善法官检察官职业保障制度,希望中央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具体操作细则,使法官检察官的职业保障政策真正落地落实。

 

打赢脱贫攻坚战

更需司法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针对这些问题,广西检察机关出台了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18条意见

崔智友表示,当前经济犯罪多发,直接影响国家、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经济风险往往容易转化为政治风险。防范风险隐患,检察机关责无旁贷。

针对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公共安全领域发现的风险隐患,广西检察院及时提出检察建议,依法惩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2018年全区检察机关起诉了1920人,依法妥善办理全民消费网”“云联惠”“9·25特大传销专案等重大案件。同时,还发挥检察职能,严惩妨害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危害政府投资和国有资产安全的犯罪。

我们进一步改进司法办案方式方法,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把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与化解风险、追赃挽损、维护稳定结合起来,坚决防范经济风险向政治安全领域传导。崔智友说。

广西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到目前为止,广西三级检察院已选派329名干警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或驻村工作队员,联系落实扶贫项目529个,助推163个挂点村实现脱贫摘帽。其中自治区检察院定点帮扶的广西凤山县6个贫困村已有5个村脱贫摘帽。全院检察人员结对帮扶贫困户326户、贫困生216名。

打赢脱贫攻坚战更需法治环境和司法保障。广西检察院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专项行动,2018年以来,救助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群众388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11万元。此外,组织开展一村一法治宣传巡讲活动,积极参与贫困地区依法治理和社会矛盾化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广西检察院助推中央环保督察组回头看,发现相关问题整改落实,组织开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行动,惩治跨省非法转移倾倒危险废物、走私洋垃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采矿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2018年全区检察机关起诉3041人。

另外,各市检察机关部署开展沿江沿海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工作。广西梧州、百色、河池等市检察机关还分别与广东、云南、贵州省交界市县检察院建立协作机制,共同保护西江、右江、红水河生态环境。

广西还紧盯群众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开展公益诉讼,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领域公益诉讼专项工作,依法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2.13万亩,督促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61.4公里,督促关停和整治污染企业10家;开展违法网箱养殖专项监督百日会战,依法督促拆除违法养殖网箱17.1万个。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检察院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检察改革,落实司法责任制,建立员额选任、退出、增补常态化机制,完善入额领导干部办案机制;自治区检察院、法院两长同庭办理3起疑难复杂案件,全区三级检察院领导办案34460件、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265次;主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高校、外省检察机关建立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工作机制,建立专家学者、专职律师、代表委员参加的案件咨询专家组等机制,借助外脑提升法律监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