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新委员:促进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社会融入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李迎新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社会融入难的问题,她希望通过采取建立行业协会工会,将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强度纳入集体协商范围等举措,让快递配送从业青年更好地融入城市。

  数据显示,快递配送从业青年群体是一支迅速兴起的新就业群体,数量庞大。2018年,以邮政速递、顺丰等为代表的快递企业,一线配送人员突破300万;美团、饿了么等外卖行业也拥有数百万名专兼职的终端配送员。他们中绝大部分为18至35岁的青年,被亲切地称为“快递小哥”。

  这些快递小哥在社会融入方面存在生活压力大,职业认同度低;社会评价总体不高;难以融入所在城市;公共事务参与度低等问题。

  “快递小哥面临的困难,既有进城务工青年面临的老问题,也有行业监管和企业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李迎新介绍,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在生活保障和城市融入方面采取了相关措施,一些企业也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整体而言仍较为碎片化。为此,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人文关怀。建议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快递企业特别是一线加盟网点的督查指导,要求企业落实日常关怀措施,妥善处理快递服务中的纠纷,逐步完善培训机制、畅通晋升通道,引导快递员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增强职业认同感。

  二是提高社会形象。建议宣传、文化部门发动媒体,多方位展示快递小哥的群体风采,选树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行业典型,引导公众尊重、理解、关心这一群体,鼓励快递员自立自强、自我发展,促进群体团结凝聚,提升社会形象。

  三是推动有序社会参与。建议工会组织加强快递配送企业工会建设,指导建立行业协会工会,畅通他们的诉求表达渠道,把工资薪酬、福利待遇、劳动强度等纳入集体协商范围,推动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和欠薪报告制度,切实保障他们的劳动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