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共话网络营商环境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中5次提到“营商环境”。与此同时,如何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今年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问题。其中,在数字经济时代下,如何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尤其值得关注。

□本社记者 周頔

    36日,由中国青年网主办的“两会大家谈”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嘉宾各抒己见,畅谈数字经济时代网络营商环境的“新治理”问题。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营商环境”一词先后被提到了5次,为历年最多,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更加活跃”“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互联网作为新兴市场,其营商环境的治理也备受各界重视。对此,前来参会的部分代表委员在生活和工作中深有体会,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互联网市场

新特性期待新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白清元谈到了目前市场监管部门采取的三条主要监管措施。

    第一是加强对网上经营主体的引导,引导企业要做好自查,避免发生虚假宣传和广告违法,授人以柄,以此来敲诈。

    第二是大力加强对网络市场的监测,利用大数据的手段,及时发现网上违法交易行为,严厉处置。

    第三是要依靠电商平台,利用自身的技术手段,能够尽早尽快锁定所谓的恶意差评,和市场监管部门保持快捷的沟通,保证市场监管部门及时跟进,依法查处。

    白清元指出,新兴市场要用新的方式治理,国家市场监管部门对互联网新兴市场的政府治理与监管过程中,一直秉承审慎包容态度,但也积极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谈道,可以利用一些不可篡改的技术手段,规范净化市场。“通过区块链等模式,不仅可以保存证据,也可以快速锁定特征。以此牟利的差评者在多类网站上显现同一类特性,就会被锁定,可以精准找到破坏市场规则的违法者。”

    张云勇指出,对于网络市场监管,应视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最终还得靠法律的震慑、严惩的震慑、监管的震慑。两手硬、两手抓会逐渐解决好这些问题。

营商环境保障

离不开法治规范

    “营商环境不仅仅是政府和经营者的事情,也是消费者的事情。一个好的环境需要全民参与,所有人维护。”

    对于互联网市场的治理规范,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提出了消费者的观点。

    他谈道,市场的规则不仅仅是针对经营者制定的,同时也包括消费者,不能放任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消息。

    “环境有可能是消费者破坏掉的,每一个消费者都跟营商环境有很直接的关系。大的环境来讲是需要人人参与,规则需要每个人遵守。”李君说。

    白清元对加强互联网市场监管提出了4条建议。他指出,要做到放和管的衔接、要让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改革的政策衔接到位、加大信息化支撑的力度,还要尽快完善考评体系的建设。

    他谈道,放管措施与现实情况有差距,也给市场带来了一些风险和隐患。要更好地推进公开的监管,让具体的措施在基层、市场一线落实到位,市场监管部门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

    与此同时,现有改革的政策和原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有不协同甚至是有冲突的地方,需要尽快推进相关立法修法工作与新情况相适应。网络信息还需要进一步保持通畅,打通基层网路,规范统一标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最后,白清元建议我国应该建立国际可比、对标世行的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的总体原则,把营商环境的评价体系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开,用评价这个工具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实实在在把优化营商环境这项工作重视起来。

    “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当然需要发展来解决问题。”对于网络营商环境的治理,张云勇也谈到了法治化的规范和动态解决的思维。他谈道,从顶层设计上应当加强宣传,让对营商环境有恶意破坏的人对信用要有足够的敬畏感。还要通过技术上的保障,真正建立一个全维度的信用体系,尤其是各省市区包括地市,设立大数据的实验窗口,借助大数据来统筹全域的数据,可以精准给破坏市场规则的人做精确画像。

    张云勇还谈道,要适时启动立法或者是法律法规的修订,从制度上进行保障。三位一体,宣传、技术、法律监管的综合治理,一定会规范互联网市场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