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法学会群团改革 打造法律服务工作品牌
推进法学会群团改革 打造法律服务工作品牌
广西北海市法学会北部湾社区
法律服务站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讯(记者罗宗明 通讯员北法) 近年来,广西北海市法学会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优势,在最贴近群众的基层一线,引导群众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2018年北海市法学会在广西率先设立了由市级法学会投入财力物力直接管理的法律服务站,目前在广西属首个。一年来,该法律服务站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北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了应有贡献,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
改革创新,
打造精品法律服务站
“如何积极引导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参与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是北海市法学会深入推进群团改革工作着力点,2018年北海市法学会将力量资源配置下移,创新工作模式,在北海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北海市有关单位的鼎力支持下,依托北部湾社区优良的硬件资源设施,设立了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
2018年4月,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正式挂牌成立。当天,北海市法学会与北部湾社区组织开展了一场法治宣传讲座,以《民法总则——为老年人的生活保驾护航》为题,为辖区的群众送上一份法治大餐,得到了群众的赞赏。“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是我们社区急需的一项服务工作,北海市法学会在我们社区设立法律服务站,是对社区工作的支持信任,为我们建设多功能服务示范社区添砖加瓦,也实现了双方互赢的工作格局。”北部湾社区一名领导如是说。
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成立后,主动承担北部湾社区的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工作,先后接受广西区内外的领导干部视察参观10余次。
用心服务,
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
一年来,北海市法学会积极探索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工作模式,组织6名“四老”工作人员,以轮流坐班的形式在每个工作日上班时间为群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四老”工作人员均是长期从事司法执法的一线骨干和领导,政治素质高,法律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根据各种不同的案情、诉求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最大限度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当事人的欢迎。
“我们服务站里的6名老同志,每个人都身兼数职,既是矛盾纠纷调解员,又是法律政策宣传员,也是困难问题服务员。”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热心、耐心、诚心对待来访群众,专心听诉求,仔细找依据、诚心解难题,赢得了每一个来访者的信任和感谢。
为详细了解事实情况,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亲自与当事人到事发现场查看,引导当事人依据事实提出合理诉求。家住福成镇某村的上访人吴某家庭贫困,其诉求10多年来未能得到解决,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认真倾听并用了一整天时间为其整理核查10多年来的证据材料,在接访结束后,还出钱为其买午餐、车票送其返回,当事人感激不尽。事后,吴某表示相关部门已经受理其诉求材料。
服务大局,
把纠纷解决在基层
一年来,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工作成效显著:接待来访群众63人次,为群众释法答疑、析案解惑、识法用法,引导来访群众理性看待案情,依法反映诉求,用法维护权益。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代写法律文书3份。经热心、专业的接访和引导,有6人表示不再上访。而大多数来访者则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房产、债务、邻里纠纷等,通过接访人员的专业分析、程序指导、热心服务,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消除了疑惑,提高了法律认识和理性思维,增强了化解纠纷的希望和信心。
居住在北海市的吴某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某单位违规办理土地使用证的问题,但是因其反映的材料杂乱无章,诉求表达不清等原因而屡屡“碰壁”,2018年吴某上门来寻求帮助,法律服务站工作人员认真听取了吴某的陈述,了解了吴某的诉求,花了两天时间为吴某一一整理好反映材料,并为其代写投诉信后,北海市相关部门已受理调查。
“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是北海市法学会深入群团改革的有益尝试,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将紧紧围绕市委‘项目落实年’的工作要求,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把纠纷解决在基层,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北海市法学会领导表示,北海市法学会将按照北海市委工作大局,进一步创新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站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实效,以润物无声的微小点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