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关注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
本报讯(记者张晓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自云南省怒江州的全国政协委员茸芭莘那提及此难掩内心的自豪。她说:“每年国庆,在我心里特别想祝福祖国生日快乐,我为生长在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尤其我是来自贫困地区。”
今年全国两会前,家乡的父老就告诉她,到了北京后一定要替他们感谢社会各界对怒江州的大力帮扶。在茸芭莘那看来,她的家乡虽然没通铁路,没通高速,没通飞机,但在最近几年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得到改善。“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茸芭莘那说,2019年,她希望自己的家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尽快赶上兄弟民族。
作为来自云南普米族的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茸芭莘那关注更多的还是文化和扶贫方面的内容。她提出的提案是关注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
“文化在激发脱贫意志、助推脱贫攻坚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力量,但与此同时,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生活形态的变化,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也面临着消亡的危险。”茸芭莘那说。
随着脱贫攻坚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来文化对少数民族地方的传统文化产生了非常大的冲击。“像我们这些人口较少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在面临着消亡。我希望在脱贫攻坚过程中,能够对传统文化引起更多的重视,并进行抢救。如果不改变现状,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空间可以延续的时间不多了,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认识时期,希望我们能够做得更好。”
据了解,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一些少数民族人口数量低于30万人,他们被称作人口较少民族。这些民族共有28个,大多数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所有的文化都靠口耳相传。而普米族在全国只有4万多人。
在去年全国两会上,茸芭莘那就带来了一份联名提案,她以第一提案人的身份,邀请了我国人口在30万以下的28个人口较少少数民族的委员代表,跟她一起联名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力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并尽快开展典藏工作。让她欣慰的是,去年以普米族为试点的国家图书馆项目已经立项。
“每一年,我都希望坚持不懈地盯住这件事情。今年我继续提这方面的提案。希望国家能引起更多重视,给予我们这项工作强有力的支持,把我们人口较少民族的传统文化尽快抢救出来。未来我希望能够听到更多的好消息!”茸芭莘那说。